![]() |
市面上的预付费消费卡林林总总 |
第一时间讯
省体育局责成省健身健美协会处理“亚搏”老板消失事件,有2家健身机构表态愿接收其会员
□《健身房关门2000会员呆了》追踪
昨日,省体育局就“亚搏运动机构老板消失”事件,责成省健身健美协会协助处理2000余名会员及30多名员工的遗留问题。目前,成都已有2家健身机构与省健身健美协会接洽,商讨解决方案。
省健身健美协会秘书长邓华说,为避免健身行业再出现“借机圈钱”、“卷款走人”等类似情况,协会一直在研究如何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管理,建立行业的抗风险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除了健身,还有美容美发、洗浴、家政、图书租赁等服务行业也在发放类似的“会员卡”“年卡”等预付费式消费卡,如何杜绝“卷款走人”事件发生,还需要相关部门及时出台对策。
最新进展:两健身机构愿接收会员
据了解,成都韦德伍斯健身会所和成都舒华健身俱乐部已经表态,愿意吸收“亚搏”原来的会员及工作人员。
按照初步方案,由于韦德伍斯健身会所档次比“亚搏”高,原来“亚搏”的会员可以凭原卡、会籍协议书及身份证明,补充一定的差价,继续在韦德伍斯健身会所锻炼;舒华健身俱乐部也表示,愿意接收原“亚搏”会员直接到舒华继续健身,并且两家健身机构都可以为“亚搏”的员工提供工作岗位。
“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希望减少‘亚搏’对整个健身行业的影响。”舒华健身俱乐部总经理张志国已经看到信任危机对行业造成的影响。
记者调查:办预付费卡不需要审批
张志国在成都健身行业已有7年从业经验,就他了解的情况,目前成都市内的所有健身机构几乎都以办卡的形式收费。
“办理年卡是健身俱乐部的主要收入来源。”张志国以舒华健身俱乐部为例,在成都的8家直营店,95%的消费者都办理年卡,平均价格在千元左右,也有单次消费的
顾客,或办理月卡。“会员卡”对于消费者而言主要是享受价格折扣或其他优惠,而对经营者来说,一方面可以吸收固定客源,一方面可以迅速回笼资金,而每月发展会员所收取的会费多用于健身俱乐部本月开支和下月预算。
张志国说,在会员卡发放过程中,不管能否发卡或者卡片的有效期等内容,都无需任何主管部门审批,只是在定价方面接受物价局的监督。
消费者说:办卡让人一边享受一边担忧
两个星期前,吴小姐在同事的介绍下到“亚搏”办了一张年卡。练了两次瑜伽,蹬了一节课单车,好不容易被点燃的健身激情很快被关闭的大门“掐灭”了。
“我觉得很意外,但没多久我就觉得,出现这种情况,也正常。”吴小姐之所以说出这番话,是因为这次是她第二次被“烧”了。吴小姐说,前次是在美容院办的“贵宾卡”,期限一年,价值2000多元,不到半年,这家店“铺面转让”,座机手机全都打不通。
现在的吴小姐有点迷茫,她觉得商家在宣传办卡时,用各种优惠“诱惑”她,而且健身、美容等消费本来也是长期的,她也愿意办卡消费,但一旦出现问题,投诉大多无果而终,个人也不可能为了几百元劳神费力打官司,所以她在享受各种会员优惠的同时,难免担心老板跑了。
当然,也有“幸运”的消费者,市民李响就在住家附近的一家理发店办了“充值卡”,老板亏本把铺面转让后,还通知客人说,已经和新接手的老板沟通好了,充值卡可以在新店继续使用。
健身协会:正在酝酿“行业整体担保”
邓华透露,目前省健身健美行业协会正在酝酿“行业整体担保”这种协调机制。但这一构想还很不成熟,因为这种方式虽然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但难免会增加经营者的营运成本。由于行业协会只是一种自律性民间组织,不属于政府管理机构,所以还需要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各个行业经营者发放预付卡的资格、数量、额度、法律责任的具体行为。
不过邓华表示,韦德伍斯和舒华的表态,至少让以“办卡”为主要消费方式的健身行业看到了希望。
律师建议:设“门槛”明确发卡资格
“当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问题愈加凸显的时候,法律也会随之发展。”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李刚律师说,面对预付卡消费出现的各种风险,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明确经营者发卡资格,或者实行行业准入的审批许可制度,相当于设一个“门槛”,允许有资质的企业发卡,提高“违约成本”。在目前法律空白尚未填补的情况下,消费者对待预付卡应该慎重考虑,在消费之前多分析、多选择,尽可能保障自己的利益。
刚有了健身年卡 健身馆老板却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