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华,您好!
近期一直在外地出差,时间较紧。下面是就你的问题做的简要回复,希望能有所帮助:
1:现在的平板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等离子和液晶的价格波动一直为消费者不解。从中国市场发展情况来看,由于液晶的降价幅度大于等离子,造成等离子产业则出现了缩水,而索尼、东芝、飞利浦、富士通、先锋等著名企业相续淡出而专攻液晶也给等离子行业的劣势地位进一步凸显,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
庞亚辉:我觉得一个产品品类能否被消费者和市场接受,并不完全取决于技术水平的高低,而是取决于市场的推广程度,以及其价格能否契合市场的接受程度。我们知道,起初国内的等离子和液晶屏我们并不拥有知识产权、也不生产,只是外协采购,同时当时小尺寸液晶因为价格较低而更容易被国人接受,再加上国内企业大规模地推广和引导液晶屏的销售,最终导致了今天的液晶明显大于等离子的结果。但这与等离子与液晶熟优孰劣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2:在全球平板市场出现两种不同截然的销售数字,一是在欧美和日本市场等离子占据84%的市场份额;另一是在中国市场,液晶占到88%的市场份额。那么,等离子与液晶电视有何差异?
庞亚辉:我觉得你这个数字存在问题,前面问题上,你说索尼、东芝、飞利浦、富士通、先锋等公司淡出等离子专攻液晶,如果欧美与日本市场等离子能够占到84%的份额,单纯因为中国市场占有率的问题就选择退出等离子产生的生产和销售,此说不通。
3:等离子现在的情况,可谓是在绝望中寻找到了希望。面对现在流行的 “等离子何时能卷土重来” 的说法,长虹电器为等离子电视将来的道路做出合理正确的规划与定位,到2012年完全其产能将达到600万~800万片,宝押此屏做垄断“终结者”进入全球四强,而被业界成为中国等离子市场“最后希望”,不知各位有何观点?
庞亚辉:因为我手头现在没有真实的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等离子和液晶的最新销售数据,我这里有几个假设性判断:第一个假设,如果全球等离子市场都在快速地萎缩,那么长虹进入“全球四强”也没有意义;第二个假设,如果其单纯地聚焦于中国的市场,它肯定会存在生存和发展的难度的,一是因为中国的消费者已经习惯于液晶优于等离子的概念认知,二是业内同行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广液晶屏,三即便长虹有了这个产能,但是国内同行企业也不可能去舍弃目前的既得市场而去真正与长虹捆绑到一起,共同耗费精力和冒着风险去推广等离子屏。第三个假设,如果国外的等离子确实处于一种升势,那么长虹也许可以借助生产优势,接一些外贸订单,或者组织自有品牌的等离子产品出口,这也许是长虹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