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风雨飘摇自由经济风光不再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事务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在《金融时报》邀请全球意见领袖和FT评论家共话“全球资本主义的未来”系列首篇评论中坦言:我们正在目击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深、最广泛和最危险的金融危机。金融崩溃与严重经济衰退结合在一起,势必将改变世界。
马丁·沃尔夫指出:过去的30年间由于西方的亲市场意识形态,世界经济转向注重市场的模式。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苏联式社会主义在1989年至1991年垮台,以及印度在1991年后告别内向型经济政策。如今,在巨大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活动同步滑坡的背景下,世界正再次发生变化。
在分析导致世界怎么会走到这一步的缘由时,马丁·沃尔夫观点鲜明:始作俑者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咎市场经济的自由化。“自由化时代含有最终导致其灭亡的种子。”一言中的。正如马里兰大学的卡门·莱因哈特和哈佛大学的肯尼斯·罗格夫所言:“自由化时代也是金融危机格外频发的时代。”所言极是。在那个时代,金融业规模和盈利能力出现巨幅增长,金融创新竞相迸发,全球宏观经济失衡不断加大,资产价格出现泡沫。莱因哈特和肯尼斯·罗格夫还指出:“自由化时代还是资产价格形成大泡沫的时代。”“资本最终都流入少数高收入国家,尤其是美国。”马丁·沃尔夫指出美国“金融业债务总额从1981年占国内生产总值22%,飙升至2008年第三季度占117%。在顶峰时期,美国曾吸收世界其它地方过剩储蓄的70%。”
马丁·沃尔夫断言,这场冲击的可能结局包括:具有大额外部赤字的国家为保持需求而背上巨额且持久的财政赤字;持久的世界经济衰退;全球国际收支的无情调整;通胀飙升;以及各国求助于保护主义。金融业本身势必出现最深层次的转变。高级的现代金融体系中已经不能够把风险转移给最有能力管理风险的人,风险被转移给了最没有能力理解风险的人。市场的正当性将被削弱,长期主导西方经济思维的自由市场观念动摇了。又一个意识形态上帝失败了。此话并非危言耸听抑或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