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消费并不是一个短期就能够见到效果的措施。由于中国改革30年的基础主要在于通过工业化来带动宏观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全局性上是很难以做到绝对的平衡的。这也是渐进性改革的必然。渐进性原则其实就是一种依靠时间积累效应策略来缓解社会主要矛盾的方式。也是立足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民情所制定的重大原则。这一原则被改革的实际效果所验证是正确的。社会综合效益显著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内需消费不足一直是国内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平衡的环节。这与过去高度依靠外向型经济发展形成的产业结构是分不开的。当前的结构转型并不是一个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也是需要遵循渐进性原则的。但方向确定,就一定可以找到突破口。
从制度保障上为普通老百姓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即通过社会保障等手段来改变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储蓄和消费观念(这个观念与道德的约束有关系)是需要一个人们认识和接受的过程。所以从短期来看,考验决策层智慧的地方是如何改变人们的传统消费观念。这与提高人们的实际收入对提升内需消费对经济的提升作用是要是要等量齐观的。
但改变老百姓的消费观念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教育要跟上。这倒不是社会保障手段能够解决的问题。
因此,要达到提高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最重要的是要看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实际收益的提高上。而社保升级只能够是“远水”,不一定能够解掉当前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这个“近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