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水利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00年以前,在支流淠河和东淝河之间洼地周围,圈堤蓄水,即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芍陂。经历代维修扩建,堤周长在一百里至三百里之间变化。公元前486午,挖通了邗沟,开通了淮河和长江之间的航运。公元前482年,又开通了鸿沟,由淮河支流泗水,经古济水到达黄河。公元605年,又修建了通济渠,从黄河引水在泗州入淮水。这些古运河对南北交通起了重要作用。
黄河侵淮夺淮后,淮河水患频繁。清代潘季驯主持治水,在洪泽湖周边筑堤,蓄纳淮河来水,企图“蓄清刷黄”(用淮河水刷深黄河入海河段)维持漕运,但未达到预期效果。后来,杨一魁主持治水时,把淮河洪水分入运河,并由芒稻河入长江,是为导淮入江的开始。20世纪初,也进行了各种导淮方案的研究,其中包括把淮河水全部导入长江和部分入江、部分入海以及全部入海的方案。
1949年后,淮河的治理开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成立了流域管理机构,进行了流域规划,并全面地对河流进行了治理开发。
古运河对南北交通起了重要作用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