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告诉我们,众生愚痴,不明白自己其实是生活在一个大妄想里。明白这一点(悟),再从根上把妄想的杂草连根拔起(修证),就是走在觉醒的道路上。可是我们偏偏在精心照料这片杂草,还给她浇水施肥,让它越来越缠绕不清。我们生活在一个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我认为,这句话在某个方面诠释了上面那句话。如果做不到连根拔起,起码也要明白过来,不再去滋养这片心灵的杂草了!
——题记
最近在看南师的一些书,讲到修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行愿、见地与修证”。张老师的这篇文章是从见地上来说的,我不晓得自己有没有读懂,读懂了多少,因此写下自己的感想与大家分享,请各位指正。
宝马美女与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的故事不用多说,曹操在行军的时候队伍已经疲惫不堪,斗志全无。于是他指着前方说:再往前就是一片梅子林,到了那儿就能吃上梅子了!于是士气大振,顺利到达目的地。
美女追求宝马,求的还是个概念,得到的只是心理上的满足;而“望梅止渴”更是可以使嘴里生津,改变生理上的状态。仅以“梅子”的概念就可止渴,人心念的力量真是无法估量!记得神光大师去找达摩祖师安心的公案里有句话:“觅心了不可得。”我自己想,这心是什么?不是心脏,更不是头脑,你去寻它,寻不到物质的表征,然而正是这“空”,可以爆发出无尽的能量。——原子里头大部分都是空的,但是原子弹的能量却足以毁灭地球!心念的力量不也是这样么?认识不到心念力量的可怕,不去了解它引导它,而傻傻地被心负面的能量——贪嗔痴牵着走,不是可怜是什么?
前五识与第六识
再追下来,为什么会起贪嗔痴?张老师说,我们心中的概念世界是一个虚幻世界,但我们却认为它是真实的,进而根据这些虚幻的概念来做选择和行动,有求则苦,求不得就嗔,而这求本身就是一个痴。实际上,这些都是第六意识在起分别。前五识(眼耳鼻舌身)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接触到东西,然后第六识对这些东西做出判断,产生与前五识感受本不相关的各种情绪。诸如宝马美女的例子,生活中实在是举不胜举!
眼:钻石例、宝马例既是。眼睛看到宝马,意识就给它贴上一个“尊贵”的标签,于是受骗。
耳:“四面楚歌”例子即是。楚歌对非楚人来说不过是一些民歌而已,只有好不好听之分,而对楚人来说,却有众多意义的联想:刘邦已经攻占了楚地吗?家里的亲人安否?我何时能够重归故里?于是斗志尽失,不战而败。如果项羽不被自己的情绪所迷惑,如果士兵们不因此而起思乡之情,又何以败得如此之快?
鼻:我不懂香水,但我想这是很贴切的例子了。“香奈儿”代表什么?“布兰妮”呢?这些在我看来完全不知所云的概念,却是不少女人津津乐道的。鼻子闻到的不过香味罢了,有些过敏的人可能还闻不得,它满足的无非是人的虚荣而已。
舌:很典型的例子是把百事和可口可乐撕掉标签放在一起,十个人里面有八个尝不出二者的分别。我一个喜欢喝可口可乐的同事说得很妙:“它坏就坏在它叫百事上。”想想百事和可口为什么每年花上亿美元(或者是上百亿?)做广告,想想你在掏钱的时候,买的是可乐本身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身: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名牌服装。我有一些朋友很懂牌子,经常会告诉我说你看某某某家境肯定不错,他全身上下穿的都是名牌。可惜我从农村出来,从小没有牌子的概念,聊天一谈起衣服就发晕。至今也数不出几个有名的牌子,更别提从人家的穿着上看出来了……
聪明的人会举一反三,从宝马美女的例子上就看出来很多东西;我比较笨,适合从各个方面自己再去举出一些例子,以期熟能生巧,明白以后再遇到相似的事情时晓得多想一步,不被自己的分别心引到歪路上去。
以上六个例子里一个是军事的,其他五个是品牌的,情感方面的张玥的文章《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和<包法利夫人>》我觉得写得挺棒的,大家可以参看。
这也说明,“执妄为真”这一心理弱点早就被“聪明人”看透,应用到军事、商业甚至玩弄感情等各方面去了,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一点,就会好像被摆弄的木偶人,你以为做主的是你,实际上后面还有个牵线的人呢!
把美女的概念也去掉
在宝马美女的例子里,张老师又提了一个问题:如果美女不要宝马而改要自行车了,她的思维方式是否发生了变化?当然经过张老师的分析,大家都知道自行车仍然在概念里兜圈圈,只不过情绪变成了自哀自怜而已!进一步说,她没有去掉自己是美女的概念,当然去不掉“要与美女相匹配”这个概念。如果懂了,她就不在“美女”这个概念上纠缠了,不管是宝马还是自行车,都与她无关!
也许有人要说:怎么叫去掉美女这个概念?我长得漂亮难道还说我长得丑吗?那又掉进了另一个陷阱里,同宝马和自行车的两个极端并没有区别。事实上,美女执着的是“我长得漂亮”这个事相本身,而这个事相妨碍了你对事实本身的认识。不执在这个事相上,是不是就是老师所说的“不落两边,也不落中间”呢?
也有人说:我偏不,我愿意!那大概也只能说“知道自己原来活在地狱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居然不想离开地狱!”你的资本可以让你享受一时的快乐,然而只是一时的欲望满足,过后又是痛苦。这就是佛所说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堪忍世界。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有苦有乐,但是堪可忍受。若是了解到自己是生活在自己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我们的思维方式便多了一维,心灵也多了一些自由。我想觉悟的人,他们不仅明白这个道理,而且能做到无欲无求,心念的力量任运自由,那才是“真人”,真正生活在立体的空间里吧!
《我们活在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老子 道一二三章解读后记)》文章链接:http://blog.xiaonei.com/GetEntry.do?id=347087613&owner=25853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