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人士认为,在三十年高增长后,旧有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没有此轮国际金融危机的袭击,中国经济自身也需要一轮调整,只不过危机加大了调整的幅度、深度,同时也更加说明了调整的必要性、迫切性。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研究员认为,促进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除了救急的措施外,还要有长远的考虑。他有如下几点建议。
宏观经济应由“出口导向型”转为“内需主导性”
前些年中国是出口导向型的国家,下一步要逐步转到内需主导型,就是说整个国家经济主要驱动因素是内需。内需包括消费内需和投资内需。
在关注宏观政策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微观基础的建设和升级,关键在于建设有自己的技术、有自己的品牌、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这些是企业在扩大内需方面应自己做好的事情。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既要提高现有第三产业的经济水平和规模,又要研究产业链的细分,开拓新的第三产业模式。
在第二产业的产业链中,有一些环节可以进一步剥离,制造业服务化。如在汽车制造领域,可以将汽车设计、研发、销售剥离出来,专业分工、独立发展,就会培育出新的、有效的第三产业来。
以技术创新和节能环保为重点,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寻找类似于信息技术革命那样规模的大潮,来改变技术格局,给经济增长寻求一浪接一浪的腾飞点。未来技术革命性的进步,可能会来源于这些方面:第一个是生物工程,这方面能不能开拓出与广大老百姓挂钩的技术和产品。第二个是新材料,尤其是纳米材料。第三是新能源。
进一步推进体制创新,为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再好的创意、技术、企业、产品,也得有好的制度来让他们发挥作用,包括金融,企业体制等等。例如金融创新。中国下一步应当致力于五方面的制度改革,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环境制度的改革。五个环节环环相扣,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形成“五环式”的改革体系,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