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继续暴涨,成交还在放大,人气快速汇集,焦躁和喜悦蔓延。
消息面上,纺织业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毫无悬念地获原则通过,场内资金已经迫不及待要打提前量挖掘下一个议案方向了;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5.3%,连续第二个月攀升,而且12个指标中只有就业和库存指数是下降的,似乎是宏观经济暂时舒一口气的信号(怎么整体分析PMI指数,咱们以后有时间再谈)。
偏负面的消息有:证监会说还没有批准券商开展融资业务,此前坊间传闻说中信证券、海通证券首批展业的消息落空,券商股短期内要受点打击。一直期望排队加入QFII队伍的外资机构忽然不那么积极了,甚至有部分已经排队获得审批的准QFII还放弃了最终面试的资格,看来外资的QFII仍有国内资金紧张的压力,对其持仓品种仍要多一分警惕。
指数强势如梦,到底能持续多久?
个人认为,要分析反弹的性质和持续的时间,还是要搞清楚反弹的推动力来自哪里,反弹的阻力又来自哪里。
推动力,这几天布衣坚持认为是来自于流动性的回归。
那么阻力呢?大家都知道是大小非。用赵本山春晚的小品来说,这市场“不差钱”,问题在于大小非砸的太厉害。银行提供的流动性确实是宽裕了,基金也在发行中,可是大小非还在啊,为什么忽然好像减持速度降低了?
布衣拙见,或许答案还是在流动性上。流动性宽松除了有更多资金可以入市之外,另一个优点是可以适度缓解大小非套现的冲动。08年大小非加速套现的主要原因无非是
1、对市场前景预期悲观,认为晚走不如早走。
2、资金链断裂急需用钱(和一些外资着急抛售各地物业情况类似)。
3、获利空间巨大。
现在通过银行层面的间接融资,部分大小非的资金局面得以缓解;部分企业通过去年直到现在的休克性收缩规模,暂时生产经营上不再需要更多流动资金;此外连续上涨的大盘也暂时改变了大小非的目标预期,暂时认为多拿一段时间可以卖个高价;再加上管理层对大规模通过盘后大宗交易做过桥交易或者隔夜套利的行为有设置了新的障碍,而1、2月份又是年内的大小非解禁低潮期,这就使得市场隐藏的和增加的流动性敢于释放。
从市场的参与者来看,我曾在去年11月19日的博文中谈到,行情有点像后“5、30”行情,就是基金被游资激起的盘面热情搅和地难以继续袖手旁观,既然游资有胆魄借着政策炒水泥建材,有近4成仓位空闲资金的基金也要抓紧政策机会做足波段;我当时也指出,和5、30不同的是,07年5、30之后游资私募吓走了,基金是完全控制了局面,而现在是双方都不肯错过机会,你追我赶各炒各的,导致盘面温度不断上升。
反弹到底能持续多久?这要视乎流动性的增速能否维持,以及政策、3月初的两会和大小非解禁的增加以及上市公司年报的集中披露冲击。总体看来,2月底3月初的负面因素比较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