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呼唤法制化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它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是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资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保证,其任务是用邓小平特色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和教育全国人民,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四有”新人。
然而,近些年来,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始终没有处理好。而一手硬,一手软,其结果必然是两手都硬不起来。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反复提醒我们,孤立地,机械地就经济抓经济是不懂经济地表现,最终也抓不好经济。但有些人就是不懂这个道理,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普遍存在。如在机构改革中,首先撤销、合并的机构就是政工部门,首先精简的人员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有些地方和部门领导见物不见人,片面强调经济工作的重要性,竟作出“与经济无关的会不开”、“与经济无关的科室不设”、“与经济无关的活动不搞”、“与经济无关的干部不配置”等规定,从根本上否定了政治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受冷落从一些书刊耐人寻味的纷纷更名也可见一斑,如《政治思想工作探讨》改为《企业文化探讨》、《政工探索》改为《文化导报》、《思想政治工作》改为《企业文化大世界》等,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受冷落的反映,迎合了轻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
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也受到了很大冲击。要振兴经济,就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要作出全面部署,有力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地位。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以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方向,从而推动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要使思想政治工作不受随意性、无序性和“人治“现象的冲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最终解决一手硬,一手软的办法,只有靠立法,即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从根本上稳定它的主导地位。
法制思想是政治思想的统一部分,是政治思想的具体化,条文化。法律又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反映,具有稳定性和可预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制约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因素将越来越多,影响人们情绪的因素也将越来越来复杂,任何高明的领导者,都无法靠个人的力量去调解复杂的人际关系。靠什么?靠思想政治的法制化。只有用法律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体和程序法定下来,才能防止人治的冲击。
作为一门科学,思想政治工作也有自身的基本理论结构,且有借助历史学、心理学、行为学和逻辑学乃至某些自然科学的成果,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因此,必须从法律上规范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条件,形成一支独立的专业队伍。否则,无论用什么字眼,把思想政治工作抬到多高的位置,其社会视觉依然是“软现象”。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原则就是民主的原则,它和法律建设最融洽。人们渴求民主,呼唤民主法制,为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呼唤法制化。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精神文明建设一项基本性工作和搞好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从这个意义出发,更应该早日让思想政治工作法制化,从而,使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