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下的“家电下乡”


去年发过的一通“牢骚”,标题是《家电下乡:没有最愚蠢只有更愚蠢的试点》(文章发布于距今一年之隔的2008-02-19 09:59)。当时,中国正完全沉浸在“迎奥运”圣火传递中,没有迹象表明一场经济危机的爆发。当然,在中国生活久了,就得出这样一则启示:但凡国计民生之大略大策,倘若能顺利被实施,切勿以为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是代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

 

就在这篇文字问世之后,不多的阅读之中夹杂了比重不小的“质疑”,诸如“家电下乡,评价为最愚蠢,这样词汇未免过于偏激了”;“就算是为了解决消化和转移因出口锐减而受创的国产家电业。这样做为何又不可推广?”,这样的质疑对笔者当时提出的观点来说,并不构成“针锋相对”。虽事从营销,但笔者并不盲从于这样一种认知:中国许多政策性举措的失败是源于技术性,而与制度性无关(或关系不大)。正基于此,在我原文中,一是没有提及家电下乡的“好处”(“好处”已经由喉舌们不厌其烦地鼓噪无数遍了;再者,如果好处能够水到渠成的话,那么,治大国岂不真如烹小鲜一般容易了);二是在提到家电下乡将带来的“不利影响”时(主流媒体在政策预见性上总表现出选择性利弊失明),我主要侧重家电下乡势必导致的“不公”,使得惠农的政策转化为惠“官商“之政策。

 

于今,我需要对自己看法作出修整。之一,对家电下乡核心内容理解不周,导致妄下“患不公“之结论。实际上,从目前来看,家电下乡绝非我之前的“善念”:这是一场补偿农民、反哺农民的义举。实则不然,因为消费能力明显偏高的城市人口的人均家占有率已经足够高至很难“促销”的地步,“家电进城”不是“道义”上行不通,也不是“舆论”上镇不住,实在是“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那些家电企业当然不希望继续压低成本在城市里拼杀了。

也就是说,我在上文中担心的“县领导占用农民的指标,够买家电”,从而“造成不公”的说法,实在是书生之见。只要家电能买出去,哪管买房是农民户口还是住政府大院。所以,说“家电下乡”旨在惠农,这根本是在扯淡。

之二,既然初衷不在惠农,能为民族企业做点贡献,顺便让农民享受点实惠,也算不错。问题是,这些企业究竟能在农民消费者享有“百分之十三”的补贴之后,以明显的价格优势将产品推销给农民吗?!

看看这些数据就明白:随机抽取的十款手机分别为:摩托罗拉W388、海尔HG-V73、海尔HG-V78、海尔HG-E53、诺基亚N3110C、诺基亚N3500C、三星SGH-E251C、三星SGH-M628、天语A908、夏新A525。中标价分别为:578元、799元、899元、899元、938元、968元、998元、1000元、799元、899元。考虑到13%的财政补贴,所以实际购买价应为中标价×(113%),即实际应支付的价款为503元、695元、782元、782元、816元、842元、868元、870元、695元、782元。而京东商城上述十款手机相应报价分别为479元、599元、699元、599元、715元、700元、878元、799元、649元、388元。假设全为异地购买,快递运输费按最高的15元收取,最后实际购买价应为京东报价+15元,即实际购买价分别为494元、614元、714元、614元、730元、715元、893元、814元、664元、403元。

对比结果显示,上述家电下乡手机,含财政补贴其实际购买价仍远高于京东实际购买价格,具体价格高出几十元至数百元不等。最为夸张的是,家电下乡手机中的夏新A525竟然比京东销售价高出近四百元【上述价格资料来自价值中国网陈晓云女士博文《家电下乡谁的盛宴?》】

这样的价格,再擎起“惠农”、“补贴”的大旗,怎么看都有点欺世盗民于光天化日的壮举。

之三,这家电下乡究竟怎么回事呢?

就是60年,有一个新的时代诞生了,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名曰“现代化”,即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不料,预计百年为之奋斗是光辉使命,居然在优越制度与英明领导下,仅卅载不到就超前实现。此情此境,新的光辉岁月由此勾勒而出----“(不管)停不停电,(家家)冰箱彩电!”

当然,此举亦在证明,中国不仅可以以占世界约8%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而且我们也可以向世界表明,中国农民可以用这不断减少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人口百分之一还要多的公务员,其运作模式不可谓不亦谓奇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