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至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征求对即将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温家宝在这五次座谈会上讲了话。他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应该是一份增强信心的报告、落实行动的报告。(2009年2月16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是在全国上下、全党上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落实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特殊时期,全国人民进一步增强信心、落实行动的重要会议。而政府工作报告,将是增强信心、落实行动的鼓劲文、落实书和动员令。因此,必将格外引人注目、让我们充满期待。
战胜危机,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的一系列措施政策的落实和实现,离不开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充满有难必克、有坚必攻、有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用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向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传递着“严冬终将过去,春天就要来临”的信心。
应对金融危机,信心是关键词,实力是硬道理。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强调,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努力,致力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中国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展示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对种种自然界和社会重大事变的力量。这种力量,源自我们有科学发展观这一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这种力量,源自我们有日益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力量,源自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奠定的雄厚实力。这种力量,源自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这种力量,源自我们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中国在国内提振信心、扩大内需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为世界大同、国际和睦贡献自己的力量。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等党和国家的高层领导通过密集的“正月外交”,向世界传递着、见证着中国力量、中国气度、中国形象、中国信心。
特别是温家宝总理的欧洲之行,得到了国际社会和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和充分肯定。农历牛年伊始,1月27日至2月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展开了主题为“信心”的欧洲之行,出访了瑞士、德国、西班牙、英国和欧盟总部,并出席了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欧洲舆论认为,通过这次访问,国际社会增强了携手合作、共克时艰的信心,中欧增强了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面挑战的信心,欧洲、世界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应对危机也更有信心。这次访问是名副其实的“信心之旅”。“坚定信心是战胜危机的力量源泉!务实合作是战胜危机的有效途径!承担责任是战胜危机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温家宝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的致辞掷地有声。“严冬终将过去,春天就要来临。让我们坚定信心,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温家宝在达沃斯论坛所说的,不仅是中国的呼声,也是全世界的共同期待。
当然,中国不仅显示出坚定的信心,更取得了实在的效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去年12月下旬,中国工业增速有所回升,出口陡降之势放缓,货币供应量增幅由连续下降转为强劲反弹;钢铁、有色金属价格开始回升,部分企业库存减少,港口积压的矿石、石油、原油开始疏散。
中国不仅需要信心,更需要落实行动。中央一系列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的措施政策,必须出手快、出拳重、措施准、工作实,尽快落实,尽早行动,尽力完成,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大程度地转危为机、化危为机。
落实行动,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始终以群众需要为第一信号,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学者,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界代表,企业界代表和工人、农民等基层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就是为了更好地征求民意、汇聚民智、集中民力,是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做到:一要认清形势,深刻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性和不确定性,对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采取的政策措施力度更大一些。二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基本面和长期发展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战胜面临的困难。三要正确决策,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使政府工作经得起实践和人民的检验。四要狠抓落实,决策的效果取决于政策的力度和执行的速度。只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把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的措施一件一件落到实处,紧紧依靠全国人民,发奋图强,共克时艰,整个经济形势就会一天一天好起来,我们确定的各项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相关新闻:
温家宝主持召开座谈会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充满期待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