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羁的心像——读张连生教授的油画作品


《花之一》尺寸80x100时间2006.5

《秋风一夜金色来》尺寸100x100时间2004.11

《早春》尺寸100x100时间2006.3

《春意》尺寸80x100时间2007.3

    上世纪的“85美术新潮”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给了我们不少的激荡与困惑,大家一时间曾经不知所措,似乎当代艺术大潮一夜之间就要摧毁已生存的传统艺术与古典艺术样式,当然,也催醒了当时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反叛与思考,影响了一代艺术家对自我艺术的驾驭与自信。二十多年过去了,每当回想起在那个年代的艺术活动,回忆起那个时代交往的朋友和艺术家,都有说不出的情感。张连生正是85新潮期间结识的朋友,经历了激荡与碰撞,他的绘画、他的生活、他的性格一切依然,与他依然不变的也是朋友的情结。张连生出身舞美专业,现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善油画写生,融水粉画表现技法与漆画的工艺技法,创作了一批有着他鲜明个性的艺术作品。在我看来他是一位具有北方气质的南方人,艺术语言的融合也是豪放中有肯定、奔放中有宁静、大气中有灵动,绘画的品格显示了艺术家不羁的心像。相识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关注他的艺术轨迹,关注着他在顺境与逆境中的艺术理想,关注他坚持不懈的艺术创作。往常不时读他的一些新作并时有惊喜,今年春节闲暇时,偶又翻阅张连生的一些油画作品,禁不住想与大家分享,也算是对老朋友新春的特殊祝福吧。
    风景画是张连生最喜爱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占有重要位置。现代风景画已经不再局限于对客观物象的忠实描摹,而是将艺术家自己的感受、情绪、心灵和思想通过对景物的摹写传达给观者,这样便使风景画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张力。无疑,张连生的风景油画就具有这样的力量。他的风景画多为宁静的乡村景致,幽静的林间小道、丛林掩映下的村舍、寂寥萧疏的秋林无不流露出恬淡的心绪和悠远的乡情。张连生在观察自然、选择自然、表现自然之美的过程中,总是以艺术家的心灵映射万象,将自我性格的精神情感与自然之象交融互渗,形成一种清新隽永的审美意境。在《春意》作品中,画家似乎舍弃对画面中心错落起伏的房屋的细节描绘,而重点刻画前景中村舍之外掩映遮挡的丛林树木,他以舒展而富于韵律感的的线条和鲜亮明快的色彩描绘,笔触放松自如又干净利落。在这里,具体的风景已经不再是画家着意表现的对象,似乎不强调构图、线条、色彩的独立的审美价值,画面中的一切都服务于意境的营造。画面中春午后的恬淡意境也许就是画家对自己童年时天真自由情感的一种追忆和怀念。《村头小路》描绘了一条宁静的乡村小道,其恬静优雅的气质不禁使人联想起荷兰著名风景画家霍贝玛的《并木林道》。张连生描绘的是一条极为普通的泥泞村路,路上空无一人,上面印着许多深浅不同的车辙,两旁稀疏排列着参差错落的树木,画面既稳定对称又是富有变化的。小路的尽头,隐约是一片白墙黑瓦的村落。地平线的位置较低,为天空的描绘留出了更多的空间。画面的两边在对称和平稳中,通过一些微妙的、有节奏的细节变化,像钢琴上发出的强弱跳跃又有变化的音符,丝毫也不平板单调,相反,显得轻松愉快,给观者心灵以舒畅的美感。类似的南方风景可谓平淡无奇,并不引人注目,然而张连生对南方村落的自然景致一直怀有浓厚的情感,因而能够化平淡为生机,而其中至关重要的正是对自然景致的心灵写照。
    在张连生的风景画创作中还有少量相对抽象的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却与其具象作品形成鲜明的对比,风格迥然。在这些抽象作品中,已往田园牧歌的恬静与优雅几不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豪放、激昂的强烈的情绪表达。这些抽象作品在师法造化的同时,又注重从东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中汲取营养,他一方面从西方塞尚、德•斯塔埃尔等人的绘画中取法表现、抽象等有别于写实的表现方法,又学习吴冠中、赵无极等先生油画作品中的民族气派;另一方面他还从八大山人、石涛、黄宾虹等人的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找寻和探索当代油画艺术语言民族化的可能性,将中国画的意境与写意手法运用到油画创作中,把西方的造型法则与中国绘画的审美意识相结合,表现了其写意风景油画的审美特征。《水光天色》中,作者将西方油画的笔触造型和中国写意水墨画的泼洒、点染技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豪放、泼辣的油画笔触和灵动自由的水墨画写意技法自然地整合于画面之中,强烈的形式意味、富有韵律的笔触肌理、黑白灰对比鲜明的色块组合、恣意不羁的写意笔法,使作品具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和东方意蕴。而从《天色戏水》中我们可以看出张连生对色彩的熟练把握和意境的营造技巧。在占据画面绝对面积的蓝、绿等冷色调的中间,以少量的红、黄等暖色调精到的点缀交错,造成了极其强烈的色彩对比碰撞的效果。在画面中心的白色的处理中,画家通过巧妙的笔触变化,随画笔的挥洒呈现出方向感极强的律动,色彩的厚薄、明暗的强烈对比,以及堆积、刮痕等手法的运用,形成了富于韵律和动感的艺术效果,从他的风景画中我们解读的是自然景致背后的人文积淀以及作者的感悟和情绪的表现。
    历代文艺理论家大都认为寓情于景是艺术创造的必要手段。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概括的指出了情与景的相互关系:“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更是明确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吴冠中同样认为:“无论是静物或风景,如只是表现了物和景,即使形象如何真实,色彩又多么漂亮,虽能娱人眼目,毕竟缺乏生命力,不能撼人心魂。”张连生的风景油画是他用心灵对于自然风景的体验与感悟,以概括和肯定的笔触表现心中之境,是一种情绪化的意象传达,具有朦胧而空灵的审美特质。
    在笔者看来,张连生的静物画也许更能体现他本人的性情。张连生生性豁达,性格率真洒脱、豪放直朴不拘小节,这些在他的静物画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在西方绘画中,夏尔丹的古典静物画强调的是精致、单纯、准确、典雅的艺术气质,莫兰迪等现代画家是或抽象或象征的具有理性主义精神的探求,他所着力表现的是一种热烈的、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他将自己对生命、对生活的真切体验与热爱投放到静物上,使那些已经被剪下插入花瓶而失去生命的花卉显得格外绚丽动人。在张连生的新作《花系列》中,我们可以看到印象主义对他的影响,显示出作者对光色变化的深刻理解和娴熟掌握,然而他对光色的表现并没有停留在带给观者视觉愉悦的层面上而止步不前,而是更着重于情感的抒发。他笔下的花永远都是处于盛放、怒放的状态之中,张扬而绚丽,正如他面对生活的态度,积极、热情、洒脱。从表现技法上看,他用笔豪放不羁,大开大合,在有力的铺排、涂抹中,又揉入了我国写意花鸟画的生动与抒情,那整体造型的结构图式美感,极富韵律的线条,简洁明快而富于变化的色彩,共同赋予画作一种优雅的文人意蕴。
    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强调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外物的关系。《礼记•乐记篇》里说道:“凡音之起,由人心之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音”是人有感于外物而心动才形成的,充分肯定了客观外物对人主观情感的重要影响作用。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物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写物图貌,既随物以宛转”,这是人的主体精神的对象化、客体化;“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则是外物的人格化。张连生的绘画吸引我的除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绘画技艺,更是其画作的“景中生情,情中含景”。他用油画的形式,写意的手法抒写性灵。他的画,是自然风光在心中呈现的影像,是被心光烛照的具有强烈情感力量的缤纷心像。读其画,西方的缤纷色彩与东方的深沉意境完美相融,仿佛使观者经历了一次独特而美妙的心灵之旅。
    张连生的油画艺术创作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同时他还创作了不少大型的漆画和公共艺术作品,而且油画创作中也融入了漆画的技艺,如今他已度过知天命的年龄,但仍饱含激情地在融汇东西和探索油画语言个性化的道路上勤奋不止,他已将绘画作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绘画也是他的主要教学工作。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他依然会带给我们更多生动亲切如春风拂面的好作品。

    己丑年春于历山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