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国人的劣根性
作者:耿丽娜
读了石岩壕先生发来的邮件,有一种被人理解后酣畅淋漓的感觉。我不在乎文友评论的时间早与晚,那怕评到下个世纪。我只在乎文友评论的文字中敏锐的鉴赏力,思想的高度,透彻的视角,及交流的坦诚无私。
有人总在抱怨,说现代诗歌缺少大气魄,没有筋骨,没有个性,不敢讲,不敢骂。现代诗人身体虚弱,心气不旺,骨质疏松,只关注个人情感及风花雪月的小情调,现代没有好诗歌。我觉得这种说法欠妥当。试问,中国诗人写出来大气魄,有筋骨、有力度、有个性的诗歌能发的出来吗?发到网上都给封杀了,更不用说刊登在传统媒体。
不是中国人没有才华和智慧,缺少创造性、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多少年来出不了大师。实在是缺少合适的气候、阳光和土壤。 其实,天才每天都会出现,但很快就会被抹杀掉。他们被中国积淀数千年的封建文化、伦理道德、世俗观念,专制和惯性给扼杀掉。而顽强存活下来的天才,早已磨灭了身上特有的天性特质,被打磨成了一个个高级的工匠而已。
中国人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让崇拜这个圣人,那个圣人,仰望这个大师,那个大师。灌输那些圣人及经典是永远不可以超越的理念和意识。上有祖训,下有祖制,在繁琐桎梏的压抑和愚弄下,人们缺少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试问,一个没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由灵魂的人,何来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封建文化久而久至约束禁锢下的思维定势,必然造成民族的气韵里缺少了活力、锐气和霸气,整个民族不受别人欺负才是怪事呢。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教育的悲哀。所以我说:“传统的教育让人的思想趴下,诗性的凝练使人的精神站立。”
石先生在“恳评”的文中,提到柏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我也非常喜欢这本书。柏杨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的酱缸文化。可能是因为历史的局限性,我觉得柏杨的文字中,对中国人的“劣根性”批判的不够全面、深刻、透彻。既然石先生给我“恳评”的文字中提到这个层面,那么我也借此机会唠叨几句中国人的“劣根性”。为了不想让先生读的太累,只是点到为止,不作深入的探究。
例如,中国人有重男轻女的“劣根性”。“唯有小人与女子难养也”男尊女卑的观念,毒害了中国上千年。听老辈人讲过去那个年代,那个家里生女孩多不想要,出生后不是被扔掉,就是按到尿盆里给淹死。这些残忍的故事让小时候的我,听得是毛骨悚然。重男轻女的观念延续到现在这个高科技的时代,有些家庭为了要男孩,根本就不让女婴脱离母体就堕胎了,这种现象造成了现在中国社会男女婴儿出生比例的严重失调。恐怕这些孩子到了成婚的年龄,因为男多女少的不平衡,有一部分男人可能需要到国外去找老婆了。我想那些因重男轻女的观念,找不到另一半打光棍的男人,别忘了找我们孔子祖师爷爷算账哟!最好给孔老夫子陈腐的观念扣上一顶干预大自然规律的帽子,让这个重男轻女的教义永世不得翻身。
还如,中国人对权力极度崇拜的劣根性。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造成权力的至高无上。权力的绝对化和神圣化,让国人把对权力的崇拜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国人的骨子里都有一种权力的欲望,自古以来当官发财就成读书人的唯一追求。学习是为了做官,为了走仕途。仿佛只有当个一官半职才能显示人生的价值,才能光宗耀祖,从封建社会一直延续到现在。请看报道,一个国家公务员的位置(科举)考仕有多少人去竞争。而官场里继续上演着跑、拍、溜、闹、送,卖官买官的官场之道。听说一个即将被规划扩充到城市边沿的村庄,要想当一个村官,上下打理都需要几十万元。这样的案例太多了,司空见惯,我就不一一列举。
再如,中国人永远走不出几千年封建统治阶级设置好的循环怪圈。纵观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民众,因为受到统治阶级和权贵的残酷压迫,民不聊生揭竿而起。造反成功的话,就革了旧皇帝和权贵的命,改朝换代,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权,完成社会财产从官有化、私有化到国有化的转换。但由于中国人对权利和财富追逐的根深蒂固的劣根性,随后通过社会进程变革中的某种方式和钱权交易,把所有的顺序再颠倒过来置换一遍,催生一批新的权贵阶层。用旁观者的眼神遥看历史上这一段段的跌宕起伏,令世界震惊独一无二的富人增长模式,让我想起了一句歌词:“今天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未来历史学家将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这一代中国人的高超智商。
我还想继续往下谈的就是国人的自虐性。真的弄不明白,这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民族,受着儒家伦理道德陶冶的国人。怎么就在今天,能制造出使婴幼儿遭受毒奶粉侵害的大案,29万中国婴幼儿呀!某些人的残忍、贪婪和道德的底线已到了无法容忍的边缘和极限。据当时报道,某些奶业集团有两条生产线,供应奥运会和香港的牛奶是绝不含三聚氰胺,而我们大众喝的牛奶里就含有三聚氰胺。人性的虚伪和自虐性的结果,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抹下了最耻辱的一笔印迹。
国人的自虐性,还体现在发财致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肆无忌惮的破坏。大家都知道,为了挣到更多的钱,发更大财的贪婪欲望,某些人用中国已经极其匮乏的子孙后代的资源去换取废纸般的美元。三年前我回过一次家乡,看到家门口那一条横穿城市中央,从上游黑龙潭哗哗流淌了上千年清澈见底风景优美的潘河,据史学家考证,正是姜太公钓鱼的潘溪水。这条曾陪伴我的童年嬉戏玩耍,陶冶我的情操,养育家乡祖祖辈辈多少代人,承载着无数历史变迁和历史故事渊源流长秀美的潘河水,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已经彻底干枯了。河床上只剩下那一点乌黑泛着恶臭的污水,像是母亲哭干眼泪后,胸中溢出一滩一洼的污血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
写到这里,心中有点隐隐作痛,眼睛湿润润的。
不知不觉文字写多了,想到那里就谈到那里,我喜欢这样的对话。话题虽然有些沉重,可总比那些讲官样话、大话、假话、不知所云的无聊文字,心里畅快舒服了许多。还有很多的问题要谈,留到下次吧。
有人说,歌颂自己民族的文字是爱,反思是爱,批判也是爱。只有深沉热爱着,并且深刻批判着我们时代生活的人,才会更加珍惜我们的民族。先生,您说是吗?
---------------------------
附:文友《迟到的恳评》
在博客里、在邮箱里,三番五次的诵读《跪拜》,良久沉默,几次敲打键盘,还是难成文字……
单单几言似乎很难对此诗恳评。毕竟《跪拜》的话题较为敏感和繁琐。你说:“发到博客当初被删除了,后来我又发上去。但这一次在博客里,诗友们评论不是很多。”由此可见。当然,这不是很难恳评的理由。《跪拜》的诗句本身显示出诗的气度、诗的力度、诗的深沉和诗的飞扬。足见作者的才气、直率、胆量和勇敢!这些真是令人敬佩之处。现在能变成铅字的文字,大部分是平庸的,淡味的,甚至是令人啼笑皆非的。而“跪拜”却是直面历史,直面现实。矛头所指正是国人几千年来的“病根”所在。8月里的一片欢呼声中,有一个声音却在说:奋力呐喊一声中国人不再跪拜 民族的史诗才能庄严锐气地向前驰骋。
难怪这般的主题,会遭到封杀——不是诗歌而是主题!
忽然想起柏杨《丑陋的中国人》书中的主题,丽娜《跪拜》所言与《丑陋的中国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且妙的警示、妙的反思、妙的回味。
只是如今的趋向是一统,跪拜——只能是,对于那些不同的声音,结果只有删减或封杀。正因如此,这也许是在我的博客上没有“时评”类的文字——人微言轻!!!
时光飞逝,加一岁的时刻已经来临。回顾也罢、期盼也罢、展望明天也罢,都会仰天长叹,发出岁月蹉跎...
鼠尾渐没,牛的喘息声迫近耳旁,在这迎新辞旧之际,祝丽娜友人春节快乐,牛年顺达,家人安康!
迟到的回复,迟到的石岩壕,请见谅!2009/1/18上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