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事好象很多,时光就如花儿匆匆谢了。自许许多多的食物不能入口以来,我生生嘠然打住了到茶室品茗之意,更何况茶缘起而生出事缘,凭空添烦……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我只呆坐家里,听听天籁之音,心中竟然有一种禅意。家里的茶叶多半是好友相赠的,有普洱、铁观音、碧螺春、小红袍之类的,也有糯米茶、奶茶、茉莉花茶等一般人不大品尝的俗茶。日复一日,美滋滋地喝茶,懒懒地听听乐曲,翻一翻杂乱无章的书籍,自由自在的,好不惬意……忽然一日,发觉什么茶都没了,只剩下普洱,心想是否家缘已尽,还俗茶室。这时候,蹦蹦跳跳的阳光女孩小Q来电告知,她到福建茶农那里搬来了好多秋茶。心喜自己好有缘份,就毫不廉耻地对她说,要好茶,多一点。但自己俗事缠身,跑到浙东、浙西一带乱逛一通,很快把这事忘了。S显得忿忿不平:“早说好你来拿茶叶的,害得我苦了一晚上,把茶叶细细地挑了一遍,等你来,你这人……”
真有点对不起闲情灯下选好茶的Q,我不好意思地嬉笑道:“我似乎明白了南隐禅师的‘一杯茶’之意。”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将茶水注入这位教授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
Q对艺术似乎极有天赋,能歌善舞、吟诗作画、擅书摄影等无一不能,还有一点小女孩味,在厨房摆弄一下水果色拉、调点鸡尾酒什么的,精于茶道。在她那里学到了茶道皮毛,当然也能在俗人面前沾沾自喜。Q把上好的茶叶用袋包了又包,叮嘱道:“茶叶贮藏要在速冻室,勿要冷藏。”我对这些琐事从不放在心上,似懂非地点了点头。Q有点不满意,但也无可奈何。
禅师曰:“花不一定是红的,柳不一定是绿的。”真是雪曲唱高和还寡,不知何处是知音?我有些悟性,但也只渡到“灭谛”的门槛,因此,我知道月是白的。
今晚的秋月很亮。我自得地点燃从普陀山请来的三柱香,见其青烟袅袅,如是禅心无滞境,忽然一阵软风拂过,似催开了烟花,它又向我透露了什么?物质的丰富常枯萎了心灵,口腹之欲足矣却锁住了心智。这大概我不去茶室的本意吧,现代的茶楼灯红酒绿如闹市,人们谈房、评车、说时装、道生意……但我只知不同的心情品尝不同的茶,茶楼把我这等仿古之人远远抛在过去,倒落得我逍遥自在。
在家品茗,注重韵味。香炉的香还在呢喃佛语,我轻轻打开CD,从音箱流淌出原质的《二泉映月》。在这秋夜,自言自语的二胡越显真情,仿佛见到阿炳这位伟大的盲艺人凄苦地走街串巷,三十年来一直拉着这首依心曲,殊不知他已悄然站在二十世纪音乐之巅,毫不愧色地和各国的音乐巨匠对话,而所谓音乐教授们正领着月薪,到处走穴泡吧泡妞,高谈阔论,消耗着宝贵的光阴。
在优美的旋律中,我摆开茶具,自娱自乐地沏茶。功利时代阐述茶的功能一般都很有意思,罗列了一大堆发霉的意义,强调茶文化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巨大。稍一思量,就会发笑,时下还有酒文化、水果文化、牛奶文化、鬼文化、车文化什么的,好象又回到了南隐禅师的“一杯茶”。……功利经常借助于一种高雅的伪装搭台,唱戏的实质万源归一,仍是想骗取人们口袋里的银子。
禅的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人们的处世哲学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形而上和形而下孪生,犹如太极图的阴阳鱼互抱,说不清谁为谁谋。茶艺或许仅是一种媒介,人这种据说通灵的动物能通过此物感悟道吗?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明月、清风、燃香、旋律……在这种境致里泡出的秋茶有容乃容,汤色、香气、滋味无不沉浸着风雅的情调。
茶 的 禅 意
评论
3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