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回落引分歧 缺口回补成共识


 

大盘创出了2250点的反弹新高,已经冲过了成思危曾经指出的牛熊分水岭2245点。

昨天发现所有的投资者、股评和机构对指数的运行看法都惊人的一致,似乎经过了统一培训,说大盘1、2天内会震荡回补缺口,然后就继续反弹创出新高。所有的人看法都如此相同,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大盘到底会按照所有人的预测走,还是会让所有的人都大跌眼镜,选择一路上行置缺口于不顾,直到把所有空仓轻仓的人都逼疯?或者选择一旦调整就不是蜻蜓点水补了缺口就立马扭头向上?还是看市场自己的选择吧。

消息面上,今天统计局公布了1月份CPI和PPI指数,和市场预期的一样,两个物价指数增速延续回落的趋势,不过CPI完全符合市场预期的1%同比增速,而-3.3%的PPI数据则比市场预期的下降幅度更大些。

物价指数的下降,市场开始担心银行可能会采取进一步降息措施,今天整个金融板块就受到银行股调整的压力而跌到行业强度最末位,这也是指数冲高后出现震荡回落的主要拖累因素。

然而下图中我们会发现其实CPI增速下降的势头已经明显在走平在放缓了。作为PPI乃至最上游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指数的先行指数,CPI的降速放缓是不是会带来上游产品和原材料环节价格指数的回稳反弹呢?这或许是宏观政策制定者会考虑的因素。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刚刚表示,利率不是唯一手段,货币政策可以有多种灵活措施可以采取。从上周我们对银行信贷的分析上也能看出,银行信贷规模在1季度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规模,市场流动性正在快速扩大。短期内仅仅凭借物价指数还不能判断央行即将调息。

而PPI指数的分析我们不能单独来看它的涨落,而要和其他指标(比如企业的开工情况、库存情况)结合起来分析。近几个月PPI的下降明显是周期性行业“去库存化”仍在延续的一个结果。库存有效消化后,受政策刺激而增加的需求是不是就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这是我们更关心的。

操作上仍以持股为主,结构上适当换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