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印象


西双版纳印象

初稿于2009210

 

一、引子

在自己过去成长的地方和现在生活、工作的城市,都远离处于我国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但其实在很小的时候从课本上或课外书上就知道那里,很早就对西双版纳心生向往了。我知道,有热带动植物王国之称的西双版纳,以其丰富迷人的热带、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沟谷雨林风光景观,珍稀、古老、奇特、濒危的动植物,以及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和小乘佛教信仰活动,享誉海内外,数十年来吸引着无数旅客前往旅游、科研和观光。

 

2009117傍晚,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出发,乘坐西部航空公司的航班直达西双版纳,中途在春城昆明作了短暂的停顿,吃了盒不知是飞机上还是昆明机场提供的可口的土豆牛肉饭(也许是大家肚子饿了的缘故,但真的很可口,至少我烧不出那水平),但由此也就需要多花费一个小时的行程。此次随同我一同去西双版纳的儿子非常兴奋,虽然在昆明的机场作停留时老是念叨着怎么还不到西双版纳什么的,但我知道他的心情是非常好的,除了吃完那盒土豆牛肉饭之外,还硬要我在机场买了盒方便面给他吃。但还没吃几口,机场方面就催促着赶紧上飞机了,只好把方便面带上去继续吃。这么折腾一趟下来,虽然同处中国的西南地区,但重庆到达西双版纳,还是花费了近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到达西双版纳洲府所在地的景洪市,夜已深了,但也没关系,外出旅游的心情是快乐的,多一个小时又何妨?

 

重庆那几天的天气阴冷,阴雨绵绵,气温较低,但到达西双版纳后,我们厚厚的毛衣棉衣都一件件脱了下来,一件衬衫一件外套足以。查阅资料显示,西双版纳全称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称勐巴拉纳西,下辖景洪市(西双版纳州府所在地)和勐海、勐腊两县,主要居住着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基诺族、拉祜族、佤族等少数民族。在西双版纳全境,热量丰富,终年温暖。此时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是寒冬,但西双版纳的气温在摄氏20度以上,虽然处于旱季,但可能距离海洋较近的缘故,空气却也湿润,繁茂密集的植物就是证据。

 

有歌词形容美丽的西双版纳是梦开始的地方,梦中是风情万种的傣族女子、悠闲自在的野象、美丽多姿的孔雀、瑰丽神秘的原始森林,……。那就开始在梦境中去体会版纳的傣族风情,去领略版纳的山山水水吧。

 

二、傣族风情传说

118是正式旅程的第一天。上午从景洪市区出发,前往位于挨近老挝的勐腊县勐仑镇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从景洪到勐腊,路程一两个小时,沿途遍布橡胶园和傣族村寨。西双版纳盛产橡胶,是我国第二大胶区,橡胶单产居全国之首。割胶是一项辛苦的工作,有同事知青时代在云南瑞丽呆过,从事过割胶工作,她说割胶对时间有严格的要求,需要凌晨两三点去割胶。一次两次可以,长期这样凌晨工作,其辛苦程度不言而喻。

 

到达植物园景区内,需要经过跨越澜沧江(湄公河)支流罗梭江上的一坐大桥,植物园就是被罗梭江环绕着,状如葫芦。文献介绍,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于1959年建立,是我国热带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研究中心。这里是热带植物的海洋,不仅有品种繁多的珍稀植物,还设有植物标本馆、珍稀濒危植物种资源库。大部分花草树木,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我们从百花园到棕榈园漫游。移步植物园,亦步亦趋,在晨雾蒙蒙中,池湖、花架、亭廊、水榭、曲桥、喷泉、木槿、棕榈植物,真是层林尽染,各式景色尽在其中。植物园的棕榈植物林令我震撼,我从没看到这么实地近距离看过、摸过和观赏过。有一种涌起莫名的失落感,我为我对自然界植物种类知识的缺乏感到羞愧。还有就是那里的鲜花。知道怎样与花朵儿交谈吗?就是这样:走进它,你的心与花心儿相通了。

 

下午是逛勐腊县的傣族园。人们去西双版纳的新思维源于想去感受傣族风情和贝叶经书典籍的传奇。在傣族的社会生活中,贝叶文化不仅是一种记载于典籍中的文化,也是一种存活于傣族民间活的文化。这一点跟古代汉族人的耕种养殖文化几乎一致:夕阳西下,炊烟缭绕,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从田里归来,吃过晚饭,围坐在竹楼上火塘边,或沉迷于赞哈的优美的叙事长诗中,或陶醉在老人们讲述的古代神奇故事里;此时,英雄、鬼怪、神灵,英勇的傣族祖先,以及西双版纳的山水、树木,都融入傣族人的心中。而古老贝叶文化典籍中的内容,通过傣族的节庆和习俗,化为活生生的形象的东西,为人们所接受,并通过同样的场合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我想,傣族风情之所以给人们留下新奇和难忘,正是因为有了贝叶文化。

 

虽说按照傣历傣族人的狂欢节——泼水节是每年4月中旬的傣历新年楞喝桑堪,但为了旅游开发,版纳傣族园的泼水祝福活动每天都会上演,热烈但谈不上隆重。据说其他时间段的泼水欢庆活动与4月份的泼水节不可同日而语,但对于只听闻而未实际感受过的我来说,泼水节还是很向往的。心情随着山青水绿和植物的丰富开朗起来,触目的全是醉人的绿。

 

傣族人传统的民居一般是两三层的所谓干栏式建筑:底层几根柱子撑起,不住人,而是关牲畜或堆积杂物,二楼三楼才是居室。傣族人民居已经经历过三代了,第一代房屋结构是竹质结构、第二代是木质结构,现在年轻的第三代基本上要建房屋的话是采用石质材料。

 

 

泼水节彰显出傣族人的开朗,我感觉这是一个阳光的民族。与见不得光的阴暗相比,美好的东西在于展示,在于显现,在于与人分享。傣族人就是这样迎客的:冷不防地给你泼上一身水,来释放他或她的快乐,来献上对别人的祝福。此时,如果耳边响起不变的情歌 在独特的风土熏陶下,那悠悠阵阵的思乡与避世之情,会在心头涌起。

 

傣族园欢庆泼水节的广场空间很大,中间是一尊巨大的石质大象,四周楼上楼下都可以观赏,只是楼上座要收费,而不是包含在门票里,多少让人有些遗憾。儿子在旁边大象上照相后不久,泼水节的表演就开始了,富有节奏的音乐声震耳欲聋,商业化很明显,我相信原始的泼水节不是这样的。在傣族语中,成年男性叫猫哆哩,成年女子叫邵哆哩,参与泼水的猫哆哩和邵哆哩们来到场地上,当然也有很多小龙仔小龙英,也有相当多的男女老少游客混身其中,排着队,拿着盆子,穿着拖鞋。换上服装,也分不清谁是游人谁是当地人了。一阵音乐和主持人的讲话之后,泼水开始,场地上水塘中的人,除了相互泼洒之外,还不时地往旁边观赏的游客身上泼去,尤其在旁边照相的,多半免不了被泼了个水淋淋的。

 

 

三、奇花异草和原始森林

119上午的行程是位于景洪市区内的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也是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的所在地。花卉园建有叶子花园、空中花园、周总理纪念碑群、棕榈植物园、热带果树园、花卉园科技陈列馆等。漫步园中,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奇花、异果、灵树的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花卉园里的有不少水塘,有些水塘很大,看不见底,水面有玉莲,水里养着锦鲤。不过不知是锦鲤贪婪,还是园中故意让鲤鱼挨饿,欣赏这里的锦鲤,我们无法领略到古老民歌中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优美境界。

 

其实花卉园是我国重要的橡胶研究基地,云南最老的橡胶树王就存活在这里。我用手机快速地记录了一下,花卉园有名贵的香荚兰、依兰香;有丰富的热带水果,如芒果、香蕉、柚子、火龙果、菠萝蜜、木瓜、龙眼、咖啡、可可、神秘果、人心果、阳桃、五桠果、甜角、腰果、荔枝、香蕉、椰子、槟榔、雪莲果、香瓜、油梨、蛋黄果、牛心果、尖蜜拉、山竹子、蛇皮果、锡兰橄榄、油梨等,还有澳洲坚果等干果。花卉园的名花也不少,有跳舞兰、蝴蝶兰、红运当头、大花卉兰、依兰、缅桂花,也有鹿角蕨、还有名贵的鲜切花红掌,一团团一簇簇,宛如天上彩云散落地面,朵朵盛开在绿叶丛中,蔚为壮观,让人有一种惊艳的感觉。此外,花卉园还有大果榕、酒瓶棕,怕痒的紫薇,乔木状的害羞树等说不完的神奇之树。这些花草树木,绝大部分我从未见过,眼花缭乱的,一草一木都令我惊奇,让人感叹。

 

119下午的行程是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原始之说当属夸张之词,因为偌大的公园内到处渗透的是人的印记,而投资打造公园的,据说也是来自浙江的一个大公司。公园融汇了热带沟谷雨林等原始森林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热带植物品种繁多,遮天蔽日、峡谷幽深、林木葱茂。而任由游客亲身参与的爱伲寨抢亲、少数民族歌舞、乐器表演,也足以使游客置身于浓郁的民族风情中留连忘返。

 

先进入爱伲山寨,在爱伲小阿布的歌声中尽情游览。爱伲人是哈尼族的支系,其山寨的卧室独特,在山寨的二楼我们欣赏到了爱伲人美妙的歌舞表演——《花恋》。而一楼的爱伲山寨婚俗表演——抢亲,但这是为了钱而骗人的把戏,不值得深究

 

徒步欣赏热带沟谷雨林感觉是最淋漓尽致的了,因为可以洗肺,洗去来自大城市污染的尘埃,也可以锻炼身体。沟谷雨林的景致我倒是欣赏过多次,在重庆涪陵区武陵山乡的石夹沟、张家界的金鞭溪,部分地段类似,只是沟中植物的物种不同而已,还有一个不同之处,那就是到达山上后下山走的是一段竹板路,很惬意,很欣喜。我儿子此时也表现出卓越攀登能力,其实他这种能力很早就显现出了:在重庆的缙云山、歌乐山,三四岁的时候就能从山脚登上山顶,我觉得这小子的耐力不错,就是性子急,这似乎跟我一样。

 

畅快淋漓的沟谷雨林之后,就是少数民族风情表演了。所谓的民族风情表演,其实就是版纳几个主要少数民族的民族服饰服装展。服装服饰眼花缭乱,色彩鲜艳,我是无法分清这些展示服装的民族归属的,眼光所及之处尽是如蝶翻飞的服饰以及尽显婀娜身姿的美丽姑娘。她们舞姿一般,也谈不上什么艺术感染,但演艺的姑娘却也身材婀娜,台下此起彼伏灯光闪烁的数码相机就是证据。我想这些邵哆哩和猫哆哩们都是原始森林公园的投资方千挑万选选出来的,也一定不全是少数民族姑娘,更不会完全是本地人。

 

接下去就是西双版纳民族民间器乐展演,认识到蒙锣、象脚鼓、大鼓、以及基诺族人所演绎的《欢乐傣乡》。这是此次西双版纳之行最痛快淋漓的一次展演。其痛快之处,不是版纳民族民间器乐多么的了不起,而是我们旅游团队老师的参与表演所带给我们的欢乐,是淋漓尽致的欢笑。在器乐展演之前,主持人邀请台下一位观众上台参与,我们可爱的胡同泽教授在我们的极力鼓动下上去了,模仿主持人演艺版纳民间击鼓的文化,全场欢笑。我觉得我好久没有这样无拘无束痛快地欢笑过了,似乎是最近几年来来我愉快的一次笑脸。有不少人羡慕我的职业和生活,我本应该感到满足,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平时我的忧愁与悲伤?!

 

该孔雀放飞了。西双版纳有孔雀之乡美称,在傣族人心目中,孔雀是吉祥、美丽、善良的象征,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蕴育的孔雀文化丰满了傣族文学艺术。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将这一文化品位,渲染成独具异彩的公园主题——孔雀放飞,这些从山上腾翔至美丽旖旎的金湖孔雀山庄的绿孔雀、蓝孔雀、白孔雀,成为孔雀之乡的真正典范。放飞中,在咕呱的雀声中,微风拂来,湖面波光粼粼,水波荡漾,湛蓝的天空、洁净的湖水、灿烂的阳光与周边绿树红花映衬在一起,似乎在聆听着孔雀公主的传说。

 

接下去是动物表演。我是最不愿欣赏的。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动物表演,如重庆南岸的海底世界、重庆永川的野生动物世界。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也充斥着这些,什么老虎拉车、狮子骑马、老虎踩球、山羊走钢丝,等等。我很不以为然。在我的意识中,人类驯化动物表演来取悦于人,是非常残忍的。因为驯化了的动物已经不是单纯的动物,更不是自由的动物,而是附属于某些人的被摧残的奴仆。就像公园里被人拉着到处与游客照相找钱的直立的黑熊一样,很可怜,很残忍,它们的自然野性被一些惟利是图的人扼杀了,它们的意志被一些人掌控,唯有服服帖帖地照那些贪婪的人的指令去一举一动,去满足场外那些麻木的狂笑!

 

晚上六点半开始,是西双版纳景洪市曼听公园的自助烧烤和号称澜沧江·湄公河之夜的露天歌舞篝火晚会。自助烧烤以吃香茅草烤鱼、烤羊肉烤牛肉、菠萝饭、品尝傣家米酒、吃菠萝、木瓜为主,到处弥漫着那醉人的烧烤香味。当然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场澜沧江媚公河之夜歌舞篝火晚会,因为她将你带进另一番境地,让你感受西双版纳少数民族与澜沧江湄公河沿岸诸国原始的生活、文化气息和浓浓的民族风情及异国情调,让你感受如火一样热情!歌舞表演共有16个节目,分别是:缅甸舞蹈瓦城花朵、泰国舞蹈祝福、柬埔寨舞蹈捕鱼舞、越南舞蹈大海、六国综合舞蹈澜沧江之国、傣家风情纺线定情、傣族舞蹈贝叶之光、西双版纳各民族婚礼习俗、傣族象脚鼓孔雀舞、基诺族却可舞、布朗族山花、拉祜族口弦舞、瑶族咬手定情、哈尼族抢亲、以及最后的民族之花爱我中华。欣赏着优美的舞姿和美妙的歌声,我感怀于这些古老的民族文化和多情好客的民族,畅想那绿绿的草坪和婆娑的椰树下的茅屋里的故事。

 

演出结束后,随着人流和铜鼓声,每人都可领上一盏莲花灯,然后排着长长的队伍去河边放花灯,祈祷着福愿。我儿子很兴奋,随着人流,自己掌管着他的花灯,正经、认真、严肃而又执着。当放完花灯回到广场上的时候,场地上已经燃起熊熊的篝火。这是晚会最后推向高潮的篇章,少数民族姑娘们和游客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跳起了踢踏舞。我们围着篝火,踏着歌声,和少数民族的姑娘小伙们一起,手拉手、肩并肩,一圈圈形成长龙。一边高歌、一边劲舞、一边狂欢,于是,夜是你的,情也是你的!跳吧,尽兴地跳吧!浪吧,尽情地浪吧!一种爱也会在此倾羡,或许艳遇也会发生,只有看自己的运气了。这美妙的夜色令人陶醉,将景洪-曼听的印象烙在心上吧,多年后去回味西双版纳那漂亮的服饰与传说……

 

四、亚洲象

 

 

下午的野象谷是一处令人振奋让人充满期望的景点。它位于景洪市勐养自然保护区,全称为野象谷热带雨林景区。百万亩雨林里生长着各种植物,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最好的繁衍栖息之地,但导游告诫我们不要怀着太大的看到野象的希望,因为看见大象出来玩耍的机会很少。进入野象谷,首先是观看大象表演。闪亮登场的大象自然不是野象,它们做的一切都由几个人操纵着:跪致欢迎礼、起舞、行走平衡木并转身、踢足球、与游客拔河比赛……,确实精灵古怪,但由于我厌恶大象野性被扼杀和被人类驯化受苦的过程,因此我没有很多游人那样很夸张的喝彩。逛动物园就不必多说了,从蝴蝶园、到蟒蛇园、再到百鸟园,很多动物在很多城市的动物园里都能看到。接下去的佤族和基诺族的歌舞表演不错,但我能记住的只有基诺族舞——奇科舞,翩翩起舞的姑娘很美丽。

 

接着是在野象谷搭乘索道穿越森林,领略美丽神奇的热带雨林景观。非常舒心。长达35分钟的缆车,先跃上山顶,随即滑向山谷,在林海中起伏,擦过树梢,越过小溪,犹如泛舟苍茫林海,层峦叠嶂,清风习习,满目苍绿,令人心旷神怡。远眺层次分明的生态群落,俯瞰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这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情趣。

 

但在热带雨林的丛林中穿梭又是另一种风味。野象谷的原始雨林是一个纯净的天然氧吧,树木遮天蔽日,空气异常清新。走在里面,畅快地呼吸,我要将自己心肺里的忧郁杂质全部置换成这里的清新纯净。山道弯弯、高低起伏,徒步在林间小道,欣赏空中旅馆,一切就像在回归自然。空中旅馆其实就是树上旅馆——在树上建筑房子,房子与空中走廊相连接,沿空中走廊而延伸。还有些大树木房子,相互之间有木架相连接,离地十余米高。

 

除了难以看到的野象外,在野象谷中最有价值的可能是树木。野象谷的树木正直,但藤蔓是它的寄生虫,虽然表面上和谐相处,一块儿成长,但实际上藤蔓在侵蚀树木,其中令人恐怖的莫过于植物绞杀现象了。植物绞杀是热带雨林中特有的奇怪现象:一根根细细的藤将一棵大树紧紧缠住,顺着它往上生长,最后把它包裹起来,这样,大树会因为得不到养分而死亡,而树的残骸也会被藤当作养分吸收。

 

蜿蜒的字形空中长廊之后,就步入了西双版纳亚洲象科研基地。这时天色入暮,导游带来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120日下午,西双版纳洲景洪农垦区原来的下岗失业人员、退休工人举行了游行示威,而由野象谷出口通往景洪市区的交通要道被堵塞,大巴车不能通行,因此我们被告知可能要徒步回到市区。这消息也着实令人振奋。我们只好改变行程,先在野象谷景区内找一个饭馆吃晚饭,然后坐在车上等待通行。但直到晚饭过后许久,道路还是没有畅通的迹象,不得已,我们只好放弃乘车,改为步行了。

 

天色渐渐暗淡下来,我们徒步在山间大道上,眼前汽车一辆辆停顿下来,排成长长的队伍,不能移动半分,偶尔可以见到的几辆摩托车在汽车和行人之间穿行。和同事们一边走路一边聊天,一两个小时的徒行其实也不觉得有多漫长。到达景洪市区边沿时,已经是万家灯火,但几个通往市区的集束状路口,依然人头攒动,水泄不通。城市的夜景确实流丽璀璨,但千百人却在为温饱和生计而奔波,或不得已、不甘心而抗争,来发泄对剥夺大部分普通职工利益而满足少数人极大特权利益的国企改革的不满。

 

联系到最近喧嚣至上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其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下调与企业基本一致,说是为了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和保证社会公平。国家财政负担包袱重却也是事实,其改革出发点也是对的,减轻财政负担的愿望我想也是良好的,但改革所依据的某些“事实”显然是虚假的事实,所谓的促进社会公平更是扯淡:

 

1、查查正规或非正规渠道的相关统计数据:科级、副科级(甚至一般的街道、社区)以上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配的轿车的数量、档次、养车费用等公车消费以及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公务员队伍、其招待费等吃喝单据、办公条件、看看那些重复建设工程、形象工程等,就知道在中国所谓的“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是说给外人听的,是骗人的,是自欺欺人的,傻子才会相信如此弱智的理由;另外,说什么“近年来事业单位职工工资上涨很快,而事业单位人员数量又很大,各级财政不堪重负”,殊不知作为中等收入阶层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却也是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最重大力量。

 

2、虽说改革的本质是要调整利益关系,但改革至少应该实现帕累托改进;可我们的改革方向却是退休金下降,只是一味地剥夺,且下降不是一般的下降,而是大幅度下降;这样来算计教育、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科教人员的养老钱,连科、教人员养老的后顾之忧都安排不好,这算哪门子的科教兴国?这是哪门子的重视民生?讽刺!

 

3、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基本一致,看上去好像社会公平了一点,但这种所谓的公平只是降低了事业单位养老水平,而公务员依然高高在上,有关养老保障的社会公平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相反将进一步扩大百姓与党政机关公务员的对立面,加剧社会不公,社会矛盾冲突更趋激烈,社会的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整个社会阶级对立、阶层分离更趋显性恶化。

 

4、养老金的数量多少,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工作群体每个人的未来生活状况。但按照目前的思路,改革后的事业单位人员退休生活保障将可能逊于企业,因为企业的薪水一般是没有封顶的,一个受过不错教育、有着良好素质的人在企业工作,通常其职业生涯的收入总是在不断提高的,但事业单位工资却有着严格的上限,除了工资和少量福利以外,基本没有其他收入,但由于养老金和缴纳数额挂钩,缴纳数额又和工资收入有关;因此,同等条件的人,其在事业单位的职业生涯收入不如在企业,也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将还不如企业;单纯的以下降至与企业看齐的标准来定养老金数量,显然既不合适,也不科学;

 

5、教师、研究人员、各类馆、院、团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是社会地位非常高的职业,但是其收入却不能和其地位、学历层次相称,再这样胡乱改革下去,这些群体为了保持生活的体面,为了保障晚年生活,将从此更加不务正业、或给利益集团当枪手、或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再愿意从事这些行业了,而这样下去的后遗症,对国家、社会来说是后患无穷的;要知道,很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是高层次人才的,这些高学历、高智商的人作起乱来更加不得了的;

 

6、中产阶层被认为是社会的稳定器,或者说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中等收入群体成为庞大而稳定的中产阶层,将促进国家富强和社会稳定,而目前试点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使中国广大事业单位的中等收入阶层返向相对贫困,不仅伤害了事业单位的中等收入者向中产阶层发展,也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7、进而,目前思路和做法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公务员群体其实也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必然更加严重的收入两极分化和恶化的社会阶层对立,反而使得有权有钱的公务员阶层及其他有钱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加得不到有效保障,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8、在很多公众看来,此次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逻辑上是一项阴谋。由于公务员养老金不在改革的名单及程序之内,因此可以设想:(1)要是此次改革涉及公务员阶层,那么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制度改革方向如果一致,也就是说都下降至与企业看齐,恐怕公务员阶层多半不干,但如果不一致,比如说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下降至与企业看齐、而公务员的养老金却不下降甚至增加、或者不下降那么多,那么明显不公,社会舆论肯定通不过;(2)而要是此次养老改革把公务员阶层剔除在外,那么若干年后,事业单位人员养老改革基本完成,待时机成熟,公务员开始改,但此时他们的养老金是增加还是不变还是下调,就由他们自己说了算了,基本上没有什么阻力了;可以预期,到那个时候,他们多半不会放弃自己的特权而把他们自己的养老金下调至与企业看齐、进而自己把自己整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因为如果公务员的养老金也是下调至与企业看齐,那干嘛公务员阶层不干脆现在和事业单位一起改革?干嘛要分阶段?从改革的社会成本和时间成本上看,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人员一起改革比分阶段改革的成本要小很多;(3)尽管到未来那个时候人们看得出很不公平,但由于人是很麻木的、很容易遗忘的,或者由于惯性,即便是明显的不公,也不会如现在这么强烈地反对,社会矛盾冲突不会跟现在那么大;(4)企业职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农民、公务员等社会阶层工资和养老的分阶段的改革,看似在逐步推进,循序渐进,但逻辑上具有某种程度的阴谋性,不管改革设计者是不是出不出于本意、或者愿不愿意、希不希望,最终必然导致只巩固了自己的特权利益,而损害了非权力部门的利益。

 

展开得有点多了。接前面的话题,又步行了几百上千米,才坐上导游叫来的公交中巴车,回到酒店。如此的徒步旅游虽然劳累,但也着实锻炼了大腿,更值得欣慰的是,整个徒步的全程,我坚强的儿子除了囔囔了两声之外,竟然没有任何妨碍我们大人走路步行的动作,这十几里路都是他自己走了过来的,我没有背或抱他一下。要知道如此长距离的徒步旅行,大人都够呛,何况六岁多的孩子。套用毕福剑形容小沈阳的话,我长得如此委婉,路程又这么远,要是再背上我这么个儿子,岂不把我累死?!

 

晚上还有一场超级歌舞秀,即观看歌舞表演《勐巴拉娜西》,但除了两个同事之外,我们都没有去。勐巴拉娜西在傣族语中意为神奇美丽的地方。听同事介绍,《勐巴拉娜西》是一台以版纳民族风情为题材的大型旅游歌舞晚会,分为五场:版纳神韵、孔雀吉祥、泼水欢歌、圣洁祝福、一江春水。同事说歌舞晚会场面浩瀚、盛大、隆重,跟我们这几天所看过的歌舞表演不可同日而语,据说基辛格、吴邦国等国内外政要或国家领导人都观赏过。

 

五、澜沧江漂流和傣王宫遗址

121,是我们旅程的最后一天。上午在景洪市区自由活动,其实也就是购物。

 

午饭过后,就是澜沧江漂流。地理教科书上是这样描述的:澜沧江是中国西南地区大河之一,流出国境称湄公河,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在越南南部入南海,是一条亚洲国际大河。西双版纳有澜沧江航道,已开辟景洪至缅甸清迈、老挝万象等地的国际水运航线。澜沧江漂流全程18公里,时间近一个半小时,集惊险、刺激、舒心于一体,不仅可以感受在大河中激荡的刺激,也可以领略两岸橄榄坝风光和傣家村寨的美景。江水清澈,冰冷刺骨,两岸景物变化多端,奇峰嶙峋和青山绿水能相互辉映,而浪遏飞舟、与浪共舞可醉荡芳心。

 

激情漂流之后,就闯荡勐泐文化园。这次游园活动非得用闯荡一词来形容不可。勐泐文化园三面环水,犹如澜沧江畔一颗散落的珍珠,坐落在原傣王宫的遗址上。文化园里有博物馆、民族风情园和热带雨林中的珍稀猿猴园。

 

先是搭乘澜沧江索道到达对岸的文化园。当乘横跨澜沧江的索道,感觉市区的喧嚣渐渐甩在脑后,清爽的江风徐徐拂面,开阔的江面粼粼波光,满目葱郁。在文化园,勐泐博物馆的傣族历史文化展览馆、艺术家刀美兰的艺术人生展览园和其他民族风情园,陈列着大量历史文物,有傣族贝叶经书、土司执政印章、战争器械、生产生活工具、婚丧嫁娶程序、民族服饰、民族乐器等,图文并茂地讲述着西双版纳悠久的人文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以及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穿越白猴馆、绒猴馆等珍稀品种的猿猴灵长类动物园,来到了傣王宫遗址和勐泐圣泉。圣泉旁的广场的傣家风情节目表演后,就是演员、游客们欢聚一堂的圣水求取祝福活动,大家用树叶将圣水洒向每位客人,客人也向姑娘们相互泼洒着圣水。在傣家姑娘的歌声中和傣家小伙擂起的大鼓升中,我们欢快地跳起了舞蹈。最后是盛大的傣族泼水狂欢。不管男女老少、主人游人,都一起欢歌、一起洒泼、一起追逐,将勐泐文化园之行的推向高潮。

 

六、结束语

我觉得,当走进西双版纳的时候,仿佛在翻开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一页接一页地欣赏着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的原生态风貌。而当你告别西双版纳,慢慢品味,发现她的底蕴竟然如此深邃。我想,历史的积淀、动人的传说、妙趣横生的科普园地、寓意吉祥的圣水源泉,这些都是此次西双版纳旅行的回味,都是你我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