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CBN刊发《销量全球第一背后:中国车价仍远超美国》, 引发了消费者对中国车价奇高的热烈讨论,众多网媒上跟帖无数,刚花23万多元买了一辆凯美瑞轿车的武汉汽车维修厂老板李先生,在得知这车在美国只要2万多 美元,折合人民币不过15万元时,也忍不住反问CBN记者:“中国不是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比美国便宜很多吗?为什么凯美瑞在中国比美国还贵这么多?”
其实,在中国销售的外国汽车比国外同样的汽车贵50%~150%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而且,中国几乎所有商品、服务的价格都要比外国的同类商品贵,这也是有幸到国外参观考察过的人的共识,我们看看以下对比就可以知道:某国内厂商生产的登山鞋,出口批发价低于1.5美元,折合人民币不到10元,可同样的鞋子在国内销售价在350元左右;某品牌的服装在美国的销售价为15美元,折算为人民币约100元,但同样的服装在国内商场的销售价为700元;中国的成品油价格平均要比美国成品油价格(折算为人民币)高1.8元/升,高出30%以上;中国95%的高速公路要收费,美国是95%的高速公路不收费;我2005年在德国花35欧元买了一台吸尘器,当时的汇率折合人民币约500元,但国内同样的产品售价却要1100元……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个类似的例子,更不要说被国民称为新“三座大山”的教育、医疗和住房了。
按道理说,我们的人工低、资源价格低、生产成本低,国内销售的商品应该比国外的要便宜。但为什么事实却正好相反呢?而且同样是外国的商品,为什么国内的销售价要比其他国家高出那么多?难道我们国民的收入要比世界各国的国民都高?
对于这个问题,社会上有很多说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大陆营销环境恶劣,到处是欺诈,贸易商之间拖欠货款比比皆是,生产商只有提高出厂价格才能保障自己的利润,但出口就不同了,只要你和外商签订了合约,基本上你就不用担心,美国进口商给你信用状,你可以去银行抵押贷款,生产之后你发货,钱就到手了,没有麻烦,钱少赚点,但风险也小。二是中国的非正常成本畸高,如目前大陆的铁路货运是超负荷的,要想申请一个车皮的指标,根据各地的情况不同,运费之外的额外费用竟然在五千到五万人民币之间;大陆的高速公路收费高,各地交警罚款滥权,一份大陆媒体报道,一位常年从广州送货到北京的司机讲,每次往返,大约有七千人民币的额外费用,这个费用不是汽油费,也不是汽车修理费,而是无缘由的罚款和敲诈。三是地方保护主义作祟,现在国际社会强调经济一体化,但国内地域界限非常明显,一地的商品要跨地区销售,各种关卡、收费、公关费等等特别多。四是国内油价不断提高,使物流运输成本大大增加。五是国内税率特别高,有些商品甚至多环节收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明年三大工作重点,其中之一就是拉动内需、刺激消费。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增加国民收入、减轻国民负担外,改善营销环境和社会环境,降低甚至消除商品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中的非经营性成本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