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访华时,表达了对中国高速铁路及轨道建设的关注。一个月前俄罗斯总理普京访华的时候,也签署了中俄发展高速铁路备忘录。那么,看着飞驰的火车,你能想到什么商机?
汪晨
11月3日,“股神”沃伦·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公司宣布,将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购美国第二大铁路营运商北伯林顿铁路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同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还将承担北伯林顿铁路公司高达100亿美元的债务总额。这笔总交易价值约达440亿美元的收购,成就了伯克希尔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并购案。
一项新的技术的出现,总能催生一个新产业的蓬勃发展。巴菲特在收购当天表示,这笔交易是对美国经济未来的“豪赌”,而“我喜欢这种赌博方式。”
但他同时也坦言其背后的逻辑,“我们国家未来的繁荣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国内是否存在一套高效并且维护良好的铁路系统。如果国内的铁路体系运营良好,美国也肯定会随之出现繁荣景象。”
同样的逻辑在中国也言之成理。根据铁道部发布的《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为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将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其中,预计到2020年,中国200公里及以上时速的高速铁路建设里程将超过1.8万公里,将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一半以上。
“信息孤岛”仍然存在
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政府选择了加大资金投入来解决问题。自2005年以来,中央财政在铁路建设投资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在国家4万亿振兴计划提出之后,中国铁路建设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时代。在完成“到2020年建成12万公里铁路”的总目标的同时,更肩负着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引领中国区域发展,加速融合中国经济版图的任务。
京津高铁建成通车之后,“北京-天津半小时经济圈”的效益优势开始体现,铁路沿线也逐步形成走廊产业经济带。而随着高铁的迅速发展,高速铁路装备制造业也应运而生,蓬勃发展。
IBM公布的《智慧的铁路》白皮书中的结论也佐证了这一观点,按照其测算,每一年,全球铁路的货运量达100亿吨,客运量达210亿人,并且,这种需求还在不断增长。然而,当前铁路基础设施和技术不足以支持21世纪货运量增长对铁路运力的要求。铁路的智能化建设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预计,到2020年,中国200公里及以上时速的高速铁路建设里程将超过1.8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一半以上。
同时,中国铁路的运营里程仅占世界铁路的6%,却完成了世界铁路总运量的22%。中国铁路能有这样的作为,信息化功不可没。
但是,有关专家也指出,中国铁路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通信网建设滞后,网络及信息安全工作薄弱,信息传输通道拥挤、堵塞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其次,“信息孤岛”仍然存在:信息系统没有构成有机整体,大多各自独立,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综合应用难以展开,从而影响了整体效益的发挥。
同时,由于投入应用的信息系统运行质量不高,特别是原始信息的采集不够及时、准确、完整。而即使在采用信息技术后,目前的铁路系统仍沿用传统的作业流程,组织机构、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信息化效益难以充分发挥。
高铁建设正进入智能时代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智能铁路系统将解决如下问题:
如丹麦铁路服务公司正在使用的一个无线平台。据DSB开发经理Nils Feldthus介绍,这是“一款涵盖数据库、Java机、通信、门户和设备管理的全面的解决方案,”可以由此简化整个流程。在对外服务中,该系统可以提供列车时刻信息,记录乘客人数,并使用信用卡的支付方式售票。
德国也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成功研制出新一代的智能铁轨。这种铁轨不仅可以精确测定地震波到达铁路的时间和方位,还可分辨出地震、火车、人或动物所引发的不同震频,从而可以避免人员伤亡。
世界各国都在考虑,单靠扩大基础投资、增修高速铁路是不够的,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用科学的手段把列车、线路和运营管理综合起来考虑,智能铁路运输系统是当仁不让的解决方案。
中国高铁的发展,也吸引了各国的注意力。
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行程中,表达了其对中国高速铁路及轨道建设的关注。无独有偶,在一个月前俄罗斯总理普京访华的时候,也签署了中俄发展高速铁路备忘录。
在铁路基础设施方面,中国政府已经展开了宏伟的投资计划,而且还采取了非常明智的铁路发展战略:不是在低水平上单纯扩大铁路规模,而是将更大的投资和精力用来提升铁路的技术和经营水平,并且将铁路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将铁路作为带动经济成长的杠杆。
中国独特的需求决定了在建设智慧的铁路方面拥有着其它任何国家无可比拟的优势。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人口基数、幅员辽阔,需求极其复杂。只有中国才会产生世界上最大量的客运线路和最多数量的客户结合在一起独特的需求。
安全,不论乘坐哪种交通工具,都是客户的第一诉求。据了解,IBM提出的“智慧的铁路”的构想,将通过可感应、可量度和互联互通的解决方案将对任何潜在的危险或故障状况提出警报,使工作人员可根据危及乘客和货物安全的程度和紧迫性立即采取整改措施。而智能化在系统中的植入将可以实现一系列包括客货运列车时刻排程、客运列车乘务人员排班、火车头调度、铁路设备维护等在内的制度优化,并能够提高各种资源使用效率、增加客户满意度、减少决策时间和工作量、提高决策质量,提高收入和利润、减少成本和开支。
这种简化、优化、自动化的业务流程将大大提高业务柔性,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目标,大力提升铁路运输的发展优势。
而客户服务的问题上,通过数据的智能化汇总和处理,一个更加智慧的铁路系统可以实现旅客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购票、接收提示信息、预留座位的功能,同时使列车准时到站率接近完美,让旅客的乘车体验更加愉悦。
嗅觉灵敏的商业公司闻到了机会的味道。但同样需要考虑的是,铁路建设与运营一向都是难啃的饼,IBM全球铁路创新中心总经理邓思凯(Keith Dierkx)回避了上述铁路创新中心的盈利模式,而是迂回地回答:“全球铁路创新中心将着重从安全性、铁路运力以及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三方面着手,与中国政府及铁路系统的利益相关者携手共建专属中国的智慧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