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决定话语,河东可转河西
【圣诞节前通用汽车抢先送给上汽一个货真价实的“大礼包”,确实让其他国内汽车集团羡慕不已,通用中国又搞个一个“创新”之举。尤其在三天前通用汽车全球CEO韩德胜辞职,显得更加耐人寻味】
当汽车合资企业模式实施二十五年后,社会上仍有人抱有陈旧的“阶级斗争”的观念看待合资企业。但合资企业本身也在开始分化、进化、演化,其驱动根源在于中国汽车市场总在发生令世界惊讶的骤变,中国汽车企业本身正在快速积聚能量,体量增大,体格增强;若达到一定的临界点,必然对市场牵制力和话语权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只不过之前我们难以预测这种转折何年来临。
上海通用这次1%的股权转让事件极大地震撼了国内汽车界,开启了国内主流中外汽车合资企业中的中方股东转为控股地位先例,尤其对于上海通用这家长期占据国内数一数二地位的轿车合资企业,标范作用十分瞩目。而上海通用的这种独特案例在若干年内也难以被其他合资企业所复制,盖因上汽集团已经产销远过两百万辆,明年挺进三百万辆,过几年就想冲刺四百万辆,遥遥领先同侪。中国车企只有先做大做强,才有足够的筹码和话语权与合作伙伴充分谈斤说两,这不是靠义和团的蛮勇或凭豪言壮语的符咒就能攻城拔寨的,实力才是硬道理,水到才能渠成。
1%的股权在原有的股东之间受让,对于一般的合资企业是不足为怪的。但是,对于中外汽车合资基本都是以中、外股东50:50的股比存在的现状,哪怕1%的股份互相转移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杠杆作用,根据最新发布的上海汽车董事会的议案,上汽和通用中国在上海通用董事会中实际拥有的席位将由原来的5 : 5变更为6 : 5,上汽显然在上海通用的董事会中新握主导“话语权”;而通用中国的“割让”从某种角度看体现出通用方面一贯奉行的灵活、变通与与务实的实用哲学,应验了老话“识时务者为俊杰”。
通用中国为何在此时对合作股东的上汽表达出这份“善意”?显然要放在一个国内外大背景中考量。通用汽车今年遭到百年难遇之灾,不得已以破产保护的举措端出与UAW鱼死网破的架势求生,代价就是元气大伤,昔日行业帝国的气势不在。而通用汽车在华的两大合资企业的业绩却出奇的大好,某种程度上在支撑通用汽车全球业绩的脸面,通用汽车在华业务越发依仗合作伙伴—上汽的实力支持。作为投桃报李,通用汽车必定要拿出一个“大礼包”来答谢上汽的支持,博得与上汽更深度合作。
同天正式宣布通用与上汽携手将以印度市场为起点、联手拓展亚洲新兴市场进军。从表面看,两家以同等股权在香港新设立一个投资公司,从背后看,未来可供运作的车型资源是来自上汽控股的上汽通用五菱,这是通用汽车全球资源中唯一来自中国的产品资源,并且被中国市场成功验证过的极为畅销的产品系列,这是把上汽通用五菱产品的成功复制到其他新兴市场的有力保障,这也是通用汽车未来维持全球产销量业绩不可或缺的支撑。
作为深谙中国运作之道的通用中国当然知道中国合作伙伴的所需所求,尤其是国企的一些深层需求的特点。上海通用的两大股东都不差钱,转让股份1%的算术游戏奥秘在于把上汽抬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上汽在上海通用中处于相对控股后,按照财务会计准则,上汽的财务报表中的业绩就陡增一大块,上汽的身价就极大上扬,不管是对上汽在世界500大企业中的排名前挪,还是拉开与其他国内汽车集团的业绩差距,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样一来就圆了国资系统内国有企业集团做大做强之梦。简单的数字背后就是复杂的政治。
不管通用与上汽之间的“投桃报李”的游戏玩得如何精妙,客观上看,合资企业中的中外双方的信任增强后,就能最大范围消弭“零和游戏”,副作用,共同扩展新的合作领域,求得更大的共赢面,上海通用这次股比变化意义深远,将会对其他合资企业的中外双方的合作思维启迪起到促进作用。在下一个新十年中,中外合资的汽车企业的运作模式也得求新求变,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