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如尘埃,扫了又来


  每年政府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扫黄打非运动,只不过动静大小不同罢了,对于与“黄”相关的从业人员来说或许早已是“处变不惊,自有对策”了,要不然,怎么这“黄”扫了几十年,依然年年要扫呢?

  不得不说,“黄”如尘埃,扫了又来。套用一句网络上的流行词——“扫的不是黄,是寂寞”。

  寂寞是一种心病,它会随时随地发作,预防不了,根治不了。对于成人来说,看看黄片、黄图或许是一种释放而谈不上损害,但对于青少年来说,的确对身心是一种伤害,相信那些大学四年至少有三年半都躲在宿舍里看A片的男生们深有体会——走上社会后才知道自己浪费了一生中最好的时光,然而,时间一去不复返。

  所以,尽管知道这“黄”无处不在,但我们还得扫,尽最大的力量去减少“黄”的泛滥,尽力去堵住每一条流向青少年的“黄”流,我们要对我们国家的未来负责。

  网络的确给了“黄”祸泛滥的便利,刚开始,我们试图从电脑上消灭它,提倡家有孩子的电脑安装“绿色”软件,但现在,手机网络又给了“黄流”新的入口,怎么办?家长声声血泪控诉揪人心。

  这次手机扫黄的力度不算小,国家主流媒体都在密切关注,真实报道,但结果如何呢?那些传播“黄”流的通道充耳不闻,依然很轻易地就能搜出“黄”图、“黄”片来。而抓小网站站长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明明真正“吃人”的是大鳄,抓几只小虾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对运营商和搜索大户仅仅只是“谴责”一下和假打苍蝇又有什么区别呢?

  网络扫黄,手机扫黄,任重而道远啊。

  虚拟的扫黄难,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扫黄又何尝不是难于上青天呢?有个从山区到城里打工的、只有小学文化的女人,却拥有几家美容院、几家足浴店和大饭店,身家上千万,她的资本积累从何而来?原来她早先只是个饭店服务员,不小心被某位派出所所长看中,做了二奶,所长起初只是让她开了家发廊,有所长护着当然是黑白通吃,沾“黄”更是理直气壮,如此积累几年,女人都数不清自己到底有多少钱了。从这个女人的故事可以看出,涉“黄”产业利益丰厚,所以引人不惜以身拭法;而要想涉“黄”不出事,就得有保护伞。所以在坊间,每个色情场所的背后都会保护伞,这几乎是铁的事实了。一面在喊打,一面在通风报信,所以这扫黄也就只能成为一种游戏了。扫黄过后,涉“黄”的继续干自己的营业,该拿保护费的继续拿。

  如此扫黄,只能子子孙孙无穷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