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思在网络上公开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申请书


 

理思在网络上公开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申请书
 
要求能资助我们通过三十多年研究的成果出版:
《破解马恩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整体思想》
——纠正再生误读 曲解马克思思想观点的恶习
 
学科分类:12
(代码)KSA:马 恩 列 斯
研究类型:A基础研究
所在省:282 (l)湖北省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称:破解马恩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整体思想
                        ——纠正再生误读 曲解马克思思想观点的恶习
 
   类:(代码)KSA:马 恩 列 斯
 
        人:理思真名:李相春
 
申请人所在单位:中国人理解的马克思专题研究室
 
   期:2009-12-26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09年12月修订
 
内容扼要说明:我们是从上个世纪的78年投入深读细研中文第1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文章、著作和书信。通过三十多年,我们找到了马克思在大学生时期《给父亲的信》的思想转变的真实性是“转而向现实去寻求思想”的定位。同时找到马克思哲学是“决不任意分割它们”指“事物自身”存在的两个要素,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特征。并且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部手稿看到了,马克思在这封信中而确立他创立新哲学的定位和特征。而且也看到马克思在这部书稿中对黑格尔体系的基地,全面展开彻底地批判和揭露的真实性。马克思是从两个前提展开的:第一个前提是从现实世界的现实性;第二个前提是从历史发展过程的真实性,从而展开批判并证实黑格尔在哲学体系的形式的推论、分析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在现实中存在是虚假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是颠倒的。这就是后来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合作钻研的见解即解决“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理论前提。
然而,马克思在与恩格斯合作的第一部《神圣家族》著作,那是已经将马克思早期文本的主要发现和确立的定位和特征,在这部著作的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都作过表述。因此,马克思早期文本自然只能成为这部著作的手稿。马、恩在这部著作为“现实的人”认知自己的现实世界的现实性,而解决了“改变世界”的立足地,立场等重大问题。但是,并没有解决“改变世界”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之后的改变对象和肯定的对象是什么,也没有解决改变事物现状的联系和根据是什么的这两个重大问题。因此,在第二部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形式,以及通过对《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批判和揭露之后,也将哲学物质第一性的决定作用,转换成“两个联系”即“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和“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并“根据经验去研究现实的物质前提”作为辩证法在现实世界中推论、分析其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之后的肯定什么的根据而确立。这样,第二部著作,基本上形成或建立了马克思哲学是世界观、历史观的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而运用于具体实际结合“现实的人”自己的现实,去实施“改变世界”的认知体系。
然而,由于这部著作没有出版,因此,恩格斯后来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部著作,来向世人作出阐述,这才是这部著作的重要性。
实际上,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合作以上的那两部著作,已经展现了:马克思哲学是运用世界观、历史观的辩证法,去推论、分析“改变世界”在物质实践活动中的外在必然性结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且在《共产党宣言》这部文献中得到充分的科学运用。而且马克思也是用它来研究《资本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同样,恩格斯也是用它来研究《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及《共产主义原理》的。
因此,我们在完成这一课题研究之后,也就得到了马克思哲学的真实原理和真实方法,是如何地运用于结合运用者自己的现实而去实现改变世界。
同时,我们也就掌握了马克思哲学的原生形态的原理和方法,并对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及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部著作和一篇文章的认知前提,自然作出了论证,并证实它们实属是次生形态,而且也背离了原生形态的认知前提。那么,我国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到七十代在解读前苏联建构《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原理论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等等理论的教材,自然也属于是次生形态的属性。同时,我国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今天为止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派,从西方的解释学或诠释学等思路引入中国而论马克思的主义、哲学、经济,社会学、人权、民主自由的等等思想观点,就属于再生的误读曲解。
事实上,我们在网络论坛,以lisi1948的域名,及理思专题、以及理思的专栏,的博客等等,在《中国人理解的马克思专题研究》的论文集中都作过阐述和澄清。也已经在网络上有二百多万字的专著在展现着。
因此,只要能得到“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支持,我们将在二年内有三百多万字的专著,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立和建构而成为基础理论的根基。并持有马克思哲学的原生思想来印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以及用创新精神,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等思想,是回到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共同解决“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整体思想的重现。这样,我们是期待着能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支撑而出版,来实现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成果!
 
马克思哲学史研究室理思
联系地址:湖北省阳新县胜利街49邮政编码:435200
    话:0714-7324356                箱:[email protected]
 

200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