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误区在哪里?


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误区在哪里?

 

/陈涛

 

读到《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误区》一文,我实在有些惊叹,也有些不解。作者凑合出的所谓十大误区,不过是迎合当前人们的房价情绪宣泄,反映网络愤青的生活理想情结而已。对此,我不敢苟同,也有几句话要说。

下面我就逐条加以分析:

1、我国政治稳定问题、民生福利问题、社会安全问题、经济大局问题,当前集中反映在中国房地产经济问题(产业、市场、企业、监管、保障等)上”

其实,历史任何一个时期,都会有集中反映出的社会热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比如,网络色情问题,国民教育问题,医疗体制问题,文学发展问题,道德观念问题,二奶现象等等,只是有时间先后、轻重缓急、热度亮度的不同而已。这并不是房地产的首创,也不会在房地产终结。那么,当前集中反映在中国房地产经济问题上,这也算是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误区吗?

2、导致我国资源和财产配置社会不公平的土地制度改革和住房政策改革是失败的”

改革本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本就是前无先例的,有成功也有教训,有问题马上纠正就是了,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社会是在改革中前进,在探索中进步,在曲折中发展。如果说土地制度改革和住房政策改革是失败的,那么,回到福利分房时代,回到大锅饭时代,回到平均主义时代就是好的吗?

3、需要创建出一个人人都能买得起商品住宅的房地产市场”

市场经济社会就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就是一个奋斗的舞台,就是一个发展的平台,不要奢望天上掉馅饼,不要期待不劳而获,不要指望人人买得起商品房。如果真的人人买得起商品住房,那么,就不是市场经济,而是理想大同世界了。现在,连最最发达的国家都不敢说让人人都能买得起商品房,我们一个发展中国家凭什么能达到呢?

4、应将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走势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依据”

如果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走势没有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依据,那么,我想要问,现在的国房景气指数、70个大中城市房屋价格数据、土地价格指数等等有什么作用呢?如果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走势没有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依据,那么,我国现在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依据又在哪里呢?

5、世界存在房价收入比、房价租金比、房价地价比的警戒线和房地产业健康线”

是的,国外确实有房价收入比、房价租金比、房价地价比等等的指标来衡量房地产的走势,但是如果我们拘泥于这些指标而不顾中国的国情,就会陷入经验主义的套路。试想,我们的股市也按国外的市盈率来衡量,我国的股市将如何发展;我们的百姓也按国外的习惯租房住成为大众选择,房价租金比还会那么高吗?

6、房地产业及其土地资源和建筑市场产品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的宏观调控”

中国本就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地方与地方的差别、城市与城市的不平衡、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决定了土地资源的不同价值,房地产的不同价格,房屋的不能移动属性,注定了商品房不能象其他商品一样全国流通,无法进行统一的宏观调控。如果真的实现全国一刀切,那么经济发达的城市不更会人满为患、房价高涨吗?

7、我国城镇住房保障面不但覆盖低收入者,还要覆盖夹心层”

废除福利分房进行房该的初期,确实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做得有所欠缺。但是,现在国家不是已经将保障性住房作为重点发展了吗?

8、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是我国房地产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主要责任者”

与其说,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推高了房价,不如说,是消费者自己推高了房价。因为,你盖再多的房子,没有人买的话,价格怎么上升呢?市场经济,说到底就是一个供求关系的平衡,需求多了,供给少了,价格自然会涨;需求少了,供给多了,价格自然会跌。家用电器、汽车的发展无不说明了这个道理。

9、境外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案例是对中国房地产的鲜活生动警示”

正是因为有境外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案例,我国对房地产调控才显得更加谨慎,既不能让国家经济受到大的冲击,又不能让房价快速上涨,只能是遏制投机、局部调控、边调边看、以时间换空间、平稳发展,避免大起大落。怎么能说是调控政策的误区呢?

10、注重网络和媒体的民生舆论”

我们国家历来重视舆论的作用,历来关心媒体动向,不会漠视、不会盲从、不会放任。民生舆论,提得中肯的,我们要接受要改正;提得过头的,我们要引导要制止。我们不希望网络愤青们一味的幻想、一味的空喊、一味的叫骂,我们需要现实的判断、客观的分析、理性的呼吁。

20091224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