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域名“白名单”是工信部争权捞钱


  境外域名访问将实施白名单制度一事证明,奥维尔的《1984》网络版,终于要在中国实现了。大陆局域网形成,物理上和世界互联网隔绝。就像军网和普通互联网物理隔绝一样。这是中国开始网络建设时保守思路的回归。当时有两条思路,一个是军方保守派提出来的建设大陆局域网,一个是留洋开明人士提出来开放自由的国际互联网。

  殊不知,此时非彼时。当时的保守派却是国家安全考虑的层面,如今的保守派确是“形左实右”,打左灯向右转,是为了捞钱。一切公共性的,都用来谋取部门和私人利益。孟建柱称互联网已成反华渗透重要手段,到工信部这里,就成了部门利益的尚方宝剑。

  工信部最近几年内的互联网管制措施,无疑不是为了争权捞钱。争权是为了捞钱。其主要争权对手是广电总局。广电总局一直想染指互联网,进入原先归工信部管理的领域,工信部当然不干。工信部也想抓住网络电视的主导管理权,广电总局说电视归我管没门。广电总局说我要升级数字化电视,光纤入户,实现数字电视点播,高速互联网接入;工信部说不行,网络是我管的,中国电信都还没有大规模搞光纤入户,你电视台搞什么搞。

  据网友披露,广电总局与工信部的拳击有以下四回合:

  回合一:广电总局控制的CCTV炮轰互联网涉黄,矛头直指工信部,工信部百口莫辩,败下阵来。

  回合二:工信部搞了坝绿,花季护航,被全国人一顿抽,CCTV和广电总局一旁看热闹。

  回合三:广电总局再次发飙,CCTV当枪手,天天猛搞手机涉黄,矛头直指工信部旗下三员大将:移动、电信和联通。工信部再次败下阵来。

  回合四:工信部再次出招,搞死BT和电驴,扶植优酷这样的在线视频,打死普通小网民最想的下载美剧、日剧,把在线视频的主导权和网络电视慢慢扶植壮大,挤掉广电总局试图染指的可能性。

  很难想象工信部出台白名单制度是出于公共利益,就像争实物的两只野狼,那一只会顾全狼群全局。出台白名单制度不外乎是出于寻租,用政策和法规,给自己开拓寻租空间。

  搞学术的知识分子和做生意的商人,受到影响首当其中。针对有传闻称境外域名访问将实施白名单制度一事,外贸领域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外贸行业对这一政策普遍忧心忡忡,担心原本已经收窄的国际营销推广渠道最终陷于停顿。

  据《安徽商报》报道目前,安徽省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接入商正在全面清查用户,其中安徽最大IDC接入商“炎黄网络”实行“白名单”制度,没进入该名单的网站一律无法访问。业内人士预计,受此影响,安徽约有上万小站长面临失业。

  当外界批评说中国没有网络自由的时候,外交部发言人说,中国人享有最大的网络自由,不仅仅宪法法律有规定,而且有如下事实证明:国际互联网向政府机构、科研人员和商业人士开放,但是设置单独账号。如果普通人想上网,可以去专门建立的网络室上网。中国确实有必要关闭普通用户和国外互联网的连接,只允许政府机构,国际贸易公司和其他经过特许许可的用户连接国际互联网。

  有一个想不到的好处就是3亿网民中的很大部分,被迫翻墙,从此几年之内翻墙软件,将风靡于华夏大地。在大陆局域网外围敦厚的防火墙下,站着多少以翻墙为目的的人们。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很多往魔兽世界游戏的小孩,因为“魔兽”管辖争议,为了知道消息,与我们一样,走上了翻墙之路。如果大陆局域网建成,信息自由的尺度,一开始会大规模缩减,然后很大部分人网民翻墙,又会大规模膨胀。

  南都一个记者说,每天聚焦中国互联网正在遭遇的前所未有的清洗风暴。此次整顿从硬件入手,抓死机房﹑服务器﹑域名商﹑空间商,抓到了要害。

  我觉得对目前网络自由赞美和沾沾自喜的人,是愚蠢的。网络自由从来依赖于维权运动,从而网民成为一种无法消灭的政治力量,缓慢地进入政局。如果单纯从网络自由出发,那么我更看到的是网络是立于危围墙之下,随时随地都能倒下来的,随时随地都可能变成一个被管束成局域网的这样一个东西。它之所以网络今天,能够不被管束死并不是因为它有高科技,而是实际上中央政府需要它,然后网民因此获得一定的‘政治地位’。”

  我觉得网络转向公民社会它仅仅是个方向。但是离这个目标还是远的。从目前的互联网获得网络的一定自由,实际上它取决于中国的政治结构里面,地方与中央关系之间的冲突,中央政府需要互联网来监督地方政府,所以它赋予了互联网一定的监督功能,才有一定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它是掌握在中央政府的手上的,它爱松就松,爱紧就紧,实际上是比较脆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