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各位都有过此经历:偶然打开电视机,播放的是美容产品的直销广告,无聊;转台,又是丰胸产品的直销;再转台,呵呵,还是直销,只不过是换了某牌子的手机。想看些自己喜爱的节目,却被一个个电视台好象约定折磨观众一样的直销节目,搞得意兴阑珊,恨不得摔遥控器骂电视台不长眼。
电视直销广告在中国有如雨后春笋一般,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景,不管你抵抗力如何坚强,誓要摧毁你的神经。用什么词来形容直销广告呢?喋喋不休、偷梁换柱、张冠李戴……狼心狗肺!
电视直销广告是造“星”工场,经过包装,什么科学家、教授、博士、专家、院长、会长、主任等能人横空出世,不管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其实一切都是托儿,说句好听的是“演员”,得罪说其实是能说大话的道具。本文对这些“名人”按下不表,只想针对虚假广告的“伪妆”作一番揭秘。
小丁,现任职广州某影视公司,他母亲是我同事,自小我就对小丁很熟悉,可以说是看着他长大的。他前年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广州工作,被一间影视制作公司录取。小丁为人好学,加上聪明勤奋,二年多下来已做到制作副总监。小丁的公司是专接电视直销广告的制作活的。
小丁的团队里有专业的化妆师、摄影师、电脑后期制作人员、灯光师等,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而且拥有由大量演员组成的“专家库”、“患者库”。对制作的各个流程,小丁非常熟悉,可算得是行家了。
前几天,我的另一位同事(年轻女孩),看中了电视直销上的一款褪黑美白产品,于是,想托小丁打听一下该产品的功效。刚好小丁周日休息回家,于是就约上小丁母子和我,去茶楼喝早茶,顺便打听一下。
女同事把抄录下来的品牌递给小丁看,小丁说这个广告制作是另一间公司做,刚好认识广告里的女演员,于是就现场打电话过去询问,谈了一会,小丁苦笑地女同事说;“女演员说大家是朋友才讲真话,无谓连累朋友,最好不要用这款产品,效果并不象广告上吹嘘的那样,你别看那个东西在脸上搽搽就能出现小黑点。其实你往别的东西上搽,也能出来,那些黑点根本就是自带的。”
看见这位小同事一脸失望的眼神,小丁又说:“其实很多直销广告都是用易容、伪妆术,根本不足信。最有代表性比如减肥、祛斑、美容、亮白的电视广告,大多是化妆师的功劳。使用俗称的‘切头术’能将一个胖子造成使用某产品之后迅速变瘦的假象,其实那是假胖,是用电脑技术把人拉宽。而拍美容广告时,眼袋或者青春痘也都是化上去的。”
小同事问如何化上的?小丁说:“先给你化一对眼袋,让你看起来‘特疲倦’。其实中国人都有眼袋,化妆师只需要用阴暗化法在眼袋上加深颜色,就能让其更加明显;如果想化一脸青春痘,就用肤蜡(影视化妆用品,可以做出任何东西,伤疤、假皮等)点在脸上,鼓出来,非常逼真,再把周围涂成不同深浅的红颜色,这样看起来就象真的长了痘痘,当然也可以造出还有疤痕呢。”
小同事又问:“那丰胸广告也能作假吗?”小丁说:“其实丰胸广告的造型也不复杂,起先用绷带将胸部紧紧束起,拍摄平胸镜头,然后再拍摄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和魔术胸围挤出的效果。最厉害的是有些公司真的找来模特,拍摄平胸照片,再带人去做隆胸手术,这个相对来说比较专业认真,但这个花费就大了,如果不是客户要求并支付这个额外费用,一般影视公司是不敢做的”。
小丁又说:“你们不要以为我们公司什么活都敢接,那些卖假药的,我们就打死也不接。虽然卖药的广告能赚大钱,却是受国家打击最厉害的,有不少曾经当过导演的人,后来在拍摄电影无望后,改行去做‘假药导演’,藉此发家,一个月挣一二十万,甚至四五十万的也大有人在。但这些人在利益前提下内心的卑贱与痛苦,也是不为外人道的。”
听到此,我忍不住以长辈的身份劝导小丁:“既然知道电视直销广告的欺骗性,为何你还要在这个‘粪坑’中找死(屎)?”小丁脸上微红,嚅嗫地说:“其实我也知这种直销广告的欺骗性,广告出街后内心也经常不好受,但生活的重压下,无何奈何。我在广州供着一套二手房,每月还贷要五千多元,家里就只有妈妈一份工资(小丁爸长期生病、失业)。而影视公司的工资比较高,况且每拍一个广告都有提成,比如最简单的一部10分钟左右的‘产品演播室’,收取客户8 ~10万元的制作费用,整个制作组就可提成3万多,我自己下袋的有2千。一个月拍得几个,保守点,收入在8千以上是问题不大的。况且大学学传媒专业,除了现在这份工作,我也真不知能找另一份这么高工资的工了。当然我也是食‘技术饭’,如果广告拍不出效果,客户也不收货!……”
小丁的一席话自有他的道理,在生活的重压下,没着良心做事的大有人在,我也不能过多责怪小丁,就算他不做,这个行业也大有人做。这也不是个体运作,而是一个串联的团体运作,做假的客户、影视公司、广告商、电视台,各个环节密不可分,各取所得,各收其利。苦的是消费者这冤大头!
电视直销广告的欺骗性,不仅引起消费者严重不满,还会使公众迁怒于电视台。其实,电视直销作为现代营销中一个重要的贩卖手段,在西方国家已成为主流消费模式之一。欧美一些国家视名人代言为“证言广告”和“明示担保”,消费者可据此担保索赔。美国更是要求做广告的名人必须是此产品的直接受益者和使用者,一旦查出不实,就要处以重罚。
我国在近年来,对电视直销广告打假的力度开始加强,禁令当前,好象小丁的公司,都在观望。表面上是不再接拍已经被明令禁止的广告,但有些影视公司却在组织人马,商讨创作更有“新意”的广告形式。
对有中国“特色”的电视直销广告,利益当前,光有一纸通知似乎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