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离诺贝尔奖越来越远?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就算过去了,每次的开奖都要刺激一下中国人的神经,诺贝尔奖让国人焦虑的不得了。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发展的这么快,为什么不能给中国一个奖?奥巴马放了几句空炮就得了个和平奖,中国人对手世界和平的贡献多大呀,怎么就不能给一个?

  日本人能得奖、印度人能得奖,中国人加入了外国籍也能得奖,偏偏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就是不能得奖。为什么?是中国这块水土养不起诺贝尔人?还是这里的中国人就是矮三分够不到诺贝尔奖?

  不管什么原因,只是抱怨没有用,只是焦虑没好处,如果不从我们自己身上找原因,我们只能离诺贝尔奖越来越远。

    不说和平奖这个政治话题,  泱泱大国、人杰地灵、经济发展迅速、人文思想活跃,如何就与诺贝尔奖始终无缘呢,确实让人费尽思量。人文科学方面,亚非拉友邦都曾经斩获,唯独于中国,始终处于“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尴尬境地,看来人为地的因素太多。

  那就说说科学方面的,咱们确实存在差距,对照那些诺贝尔奖的科学大师们,看看我们还缺少些啥?中国人到了国外能获奖,起码说明中国人是有这个实力的。在国内不能获奖是不是说明国内的环境还不适合造就诺贝尔大师。

  一、大学已成典型官场,本来校长在学校至高无上没错,但是现在教授的地位已经比不上一个副处长,大学已经不再以学问论高低,大学也成了一个大官场。教授当了院长、系主任、负责了什么中心,那就可以大大地凌驾于一般教授之上了,什么课题、经费、名誉、出头露面的机会统统收入囊中,唯有学问不再服众。大学也成了人人向往的官场,哪还有精力出成果?

  二、官场上高学位膨胀,如果注意观察一下最近任命的领导人的简历,可以发现博士级别的市长、书记多得很,这里不能否认高级知识分子当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这些官员博士里面很多并不是真的有博士的学历,一些甚至没有硕士学历,一些人是秘书听课,然后找人写论文,弄来的文凭。一个导师就直言不讳地说,自己愿意给市长当博导,原因就是,有了这样的学生,到当地活动,或者是搞项目很方便,这叫优势互补。

     博士也不再是学问的标志,学位也能买卖、交易了,难道这也叫与时俱进?难道靠这些官员博士拿奖?

  三、大学课题被领导级别的教授垄断的情况存在,博导成老板的现象也有,一切以经济利益为主导,怎么保证科研的质量?另外,在这样的主导思想下,谁来做基础研究?没有基础研究,国家的科学研究能力从哪里体现?

  四、目前,国内的培训市场比较火爆,一些学者就成了空中讲师,每天热衷于飞来飞去讲课挣课时费,没有时间进行深入研究,而讲课内容又不是科研成果,不免存在听起来热闹,用起来不灵的情况。还有些大学,以独立董事的身份为上市公司服务,一些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忙于成果鉴定、技术评优等与经济利益相关的活动。这么下去,再大的学者也只能荒废,指望这些学者拿诺贝尔奖,岂不是自欺欺人?

  五、最近,中学校长推荐北大学生被炒得很热,几乎所有的中学都制定了“综合素质优秀学生”的标准,很多学校明确表示不推荐偏才、怪才的意见,这就让我们想象到,如果这样,当年的陈景润、华罗庚、钱钟书这样的人是进不了北大的。而往往这样的有忘我境界的人才最有可能获得诺奖。

  其实,所谓的综合素质优秀的人并不要推荐,这样的成绩一般就有了上北大这样的学校的能力,即使是上不了北大,还能上清华、复旦、人大等一类大学,也还可以有机会到国外深造,这样的好学生真的用不着推荐。北大这样的学校真正需要中学校长推荐的是那些偏才、怪才,在一般情况下容易被埋没的人才。

  什么是综合素质?政治成绩即使是满分,就能证明这个人的立场坚定了?就能证明他比别人更有成就了?

  六、国家体制改革实在是有必要,但是据说明年开始从大学、科研就够等事业单位下手,一些闻风而动的专家学者据说已经纷纷提前退休,为了能够享受到单位较高的退休工资待遇。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不但工资待遇和效益挂钩,即使是退休了也要按照社保标准领取养老保险。

     不能说,这样的政策不好,但是官员们稳坐皇粮美梦,吃不愁、穿不愁、待遇也不愁,退休工资还要比人家教授高一大截。把人家教授推向市场,而把官员自己让黄袍保护起来,这样的对比下,让那些专家学者既做市场又做研究,哪还有动力向诺贝尔进军?

  七、当谈到教育经费、科研经费时,人们总是说:国家经济紧张的捉襟见肘,我们总是一个穷的不得了的发展中国家,多讲中国的国情。但是,看看各地气派豪华、甚至是奢侈的办公楼和领导们动辄百万的高级专车时,他们总是喜欢说这是国际形象。

   吃喝的钱有,科研的钱紧张,这也是中国特色。

  

       备注:安慰一下大家,不是中国人不行。

  195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和杨振宁、

  197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

  198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

  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

  199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

  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钱永健、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高锟

  他们全部是中国人,又都不是中国人,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受的教育,和新中国教育几乎都毫无关系。也就是说,新中国的教育没有培养出一位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的获得者。哪怕是在中国读过小学、中学、大学,然后跑到外国去发展的,也都一个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