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靠“校长人品”来维持的体系靠不住



北京大学在本月8号晚上,正式对外公布了此前已经在江湖上流传很久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按照这个方案,部分地区中学校长的一纸推荐信一旦通过北大相关部门的审核,他推荐的学生便可以免考,直接进入面试阶段。
被推荐的学生不是鲤鱼跳龙门,那还需要使劲儿跳,跳不好就“吧唧”掉岸上的水泥地了,那应当说是鲤鱼直接化小金龙,校长拿手指冲你一点:“嘟——上北大!”然后你就直接天之骄子了。有了校长这神奇的一“嘟”,即使你是颗饺子,你也可能顿时化骄子。
仙,很多就是这么修的。但是在修仙的过程中,我慢慢顿悟出以下几点:
第一、“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应该是符合教育改革大方向的。先是自主招生,现在是校长推荐,我估计北大的意思是要把那些真正有才华,但是又考不了高分的偏才给笼络上来。才女蒋方舟2008年被清华给自主了,估计对北大略有刺激,显得自己挺落后于素质教育,也不善于发现人才,关键是还有可能落个对真正有才华的人没有吸引力的名声,不怎么好听。这次先行一步。
以前我们好说,高考制度不改,再怎么谈素质教育都白使。云南前些日子宣布取消中考,北大现在又开始试验校长推荐,信号已经越来越明晰。我国的教育体制或许将有大动作,也说不定。
第二、校长实名推荐制,很有可能造就个钱钟书之类的人物出来。钱钟书数学考零蛋,也可以上清华,沈从文小学未毕业,也可以当大学教授。但是在我们教育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却很少再出这样的人物,高考制度不允许。
一方面是谁也没有胆量把一个数学考零蛋的鬼才给招上来;另一方面,即使你敢招,鬼才可能还不屑。曾有人问韩寒如果大学特招他,给他发录取通知书时他会怎样,韩寒就回答:“我会考虑用它来擦屁股,如果纸质不太硬的话。”事实上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纸张都很硬,韩寒够冷的。
校长实名推荐制能造就个钱钟书第二出来吗?也许能吧。
第三、校长实名推荐制,靠什么来保证推荐的公平?虽然北大说将要严格化监督机制,但是已经很完善的监督机制下,照样出贪官。北大嘴里的监督机制,能和整个国家机器相比?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校长的人品。
荆州打捞公司的那几个人已经把几万块钱给退了,并且解释说当时不知道捞的是三个大学生英雄的遗体,神仙才会傻乎乎地相信他们当时不知道打捞的是什么人?即使你没注意,他们跪着求你捞人的同学没告诉你吗?他们一时半会凑不上捞尸体开销的老师、校领导没告诉你吗?生活教导我们,靠人品到最后往往是靠不住的。
其实我很担心,没到推荐的时候,校长办公室或者电话就成了拍卖行。起拍价一万元一分,某人举牌:“我直接出10万,只要让孩子上北大就行。”某人再举牌:“我出30万元,还有人抬价吗?”某人还举:“30万零1分……”
30万零2分……这不是学校,这是地产商在竞拍地王。
教育局长的儿子,你推不推荐?县委书记的侄女,你看着办吧!
一切靠“校长的人品”来维持的体系是靠不住。
第四、这是一条必由之路,也是国际惯例。但是,考虑到今天的中国国情,我提出一些建议。被推荐者必须是:
1、师生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学生。
2、这个学生的学习、活动机会必须与其他学生的学习、活动机会均等。
3、这个学生的名单要长期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
4、一经发现有违规行为,必须严惩违规者。
5、程序的公正、有效非常重要,它可以堵住绝大部分的违规行为。
北大说会对推荐名单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一周太短了,短到来不及监督。要不要永远在网上公示?随时接待公众监督,任何时候,一经发现或举报即有惩罚措施。现在这个年代,人肉搜索是很变态的,如果不怕被搜索,就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