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各种商品纷纷涨价,我们进入了涨价时代。周五,成品油提价的信息开始蔓延,都不知道这是第几次提价了。估计我们也懒的计算,据说成品油涨价是因为国际油价上涨,我们只有接受价格的资格,只能任其波动了。
不过最近一些事实表明,许多商品在涨价,涨价时代正在走向我们。我们可以看看统计局的数据:10月15日,统计局网站公布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9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2.8%,涨幅比8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同比增速创12个月以来新高;环比上涨0.7%,涨幅比8月份缩小0.2个百分点。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2.7%,涨幅比8月份扩大1.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8%,涨幅比8月份缩小0.3个百分点。
成品油涨价、房价在涨、水价也在涨,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7月18日报道,从去年年底开始,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都陆续加入了自来水涨价的大合唱。尤其6月和7月两个月以来,包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南京等多个大中城市都已经举行了水价上调的听证会。其他城市则正处于准备阶段。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土地价格的上涨也在表明这点。中原地产11月3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今年国内主要大城市前三季度土地出让金已经超过2007年全年,上海在今年前9个月卖地收入达652亿元,名列全国第一,同时也创造了历史纪录。
水、电、油、房子,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价格的上涨自然是由全体国民来承担的。至于为什么要涨价,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正在为4万亿的刺激计划买单。
4万亿的刺激方案,是2008年底,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措施,其涉及领域之广、金额之巨、均为前所未有。然而,钱从何处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为此,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采取了“分担制”、中央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2009年6月,发改委公布了4万亿元投资构成及中央投资项目最新进展情况:从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4月,中央投资已经先后安排了三批共3000亿元资金,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重大基础设施等六个方面的建设。在中央投资的带动和影响下,1—4月份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5%,高于去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地方政府的资金缺口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于4万亿的刺激计划,审计署关于项目资金的审计情况表明,在重点抽查的335个新增投资项目中,中央投资资金到位率94.01%,而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只有47.98%。
为此,财政部明确,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可通过五种渠道筹集:一是地方各级政府一般预算资金;二是地方各级政府土地出让收益等各类政府性基金;三是中央财政代理发行的2009年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四是利用政府融资平台通过市场机制筹措的资金;五是地方政府其他可用财力。这五个渠道中,土地出让金无疑是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所以不难理解为何全国各地“地王”频现,伴随而至的是房价飙升。至于水电等生活必需品的涨价,相比之下反而无足轻重了。
那么,最大的疑问是,既然4万亿的刺激计划最终是全国人民买单,4万亿的花销和去向何时能够明细地公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