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史 杂 论(33)
什么是社会主义?
科学的正确的认识社会主义在今天已经成为严峻的现实问题,成为指导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重要制约。在当今,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反对和妨碍对于社会主义的研究和讨论,都会阻碍和限制中国社会主义的顺利地发展。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的成果已经充分的反映出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急迫性。只有深入的科学的研究和讨论“什么是社会主义”及其相关的问题,正确的认识社会主义的原理和规律,才可能保持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全党要弄懂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一) 共产主义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前提。
社会主义社会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是以共产主义为前提的,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不研究共产主义也就没有必要研究社会主义,也就不可能看清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特点,也就不可能说明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的问题。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社会。不同于以前的自然形成和演生出来的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继承了全人类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全部先进思想。
共产主义社会要消除一切束缚人的自由发展的制约条件,主要是消除人自己创造的各种交换制度和工具及其思想观念对于人自己的束缚。人类在发展中创造了各种交换制度和工具,这些制度和工具是外在于人类的、物化的标准,是用物的可比性来衡量人的价值。这些物化的制度和工具以及由其形成的观念成为人自由发展的自我束缚。共产主义就是要使人类从自我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自我发展的最高愿望。
共产主义必然实现。这是历史的规律。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不是由资本主义发展证明的,而是由全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的。如果不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不会科学地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共产主义的必然实现。
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她远远的超出了现代人的知识和经历的局限,常常使得现实的人难以想象和理解。所以许多人以为共产主义不能够实现。
现在的理论上不研究共产主义,将共产主义的旗帜丢了,却说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共产主义的旗帜和理想,却要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多么的荒谬和幼稚。更有共产主义的叛徒,将共产主义说成是乌托邦。
(二)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方向和性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为了最终消灭资产阶级法权及一切剥削人束缚人的条件和手段,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和文明自由,自觉地利用资产阶级法权和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及其统一。
社会主义社会是向着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是为着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条件。但是社会主义社会“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马克思),“还不能完全摆脱资本主义的传统或痕迹”(列宁)。
这些痕迹主要是由于生产力不发展所产生的人的社会关系及维护这种关系的资产阶级法权,以及其造成的各种障碍和束缚人发展的条件。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由其基本矛盾决定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全人类(全社会)的自由发展与人类在过去所创造的发展工具和发展条件主要是资产阶级法权的矛盾。社会主义是要克服和解决自己生长其上的原有的基础,是根本上变革原来的基础。发展生产力仅仅是这种变革的一种手段和条件。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社会主义的本质也不是由这个基本矛盾规定的。对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说是“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个矛盾在中国与在印度有什么不同?这个矛盾在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有什么不同?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有什么不同?不能够说明这个区别,就没有回答问题。这就是六十年代中苏论战以来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也是中苏论战不可能有结果的原因之一。
人类在发展中受到各种自然的、社会的、生理的、意识的各种束缚。这些束缚有些是自然的,有些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人类的历史就是同所有这些束缚进行斗争,并且同人类自己创造的各种束缚的斗争越来越多。人类要解脱这些束缚,还要经过很长的时间,经过艰苦的努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争取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和实践)不受资本主义法权限制的自由。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由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两种因素和两种规律的作用决定的。
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资产阶级法权还在起作用的情况下,由于旧的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造成社会的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由被压迫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起来,推翻旧的统治建立起来的新制度。这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的统一。
邓小平在1987年会见加蓬总统邦戈时,曾经讲过: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所以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
研究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道路就是研究“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和“利用资产阶级法权”的统一问题。因此社会主义也是人的自觉意识不断的提升的过程,是人类不断的认识传统思想对于自我发展的束缚,是对于自由的认识的不断提升的过程。
(三) 资本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资本主义制度就是最后一个用某种人所创造的物化交换形式束缚人的自由发展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集中了以前各种社会的优良传统,同时(当它达到自己的前提条件时)又以超过以前任何社会的强大力量束缚着人类的发展。它用人类自己创造的交换方式和工具束缚人类的自由发展,束缚人类改造自然和解放自己的愿望和能力。资产阶级法权及其各种形式是最重要的束缚人的工具。资产阶级法权兼容了各种人类社会的束缚人们的工具,包括意识形态和理论文化等。因此资本主义社会是最后一个束缚人类自由发展的社会制度。
首先要清醒的认识资本主义的特点和规律。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上讲资本主义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但是认识仅仅停留在基本的原理上,并不能够真正科学的认识和解释资本主义的现实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形式上是发展的,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时不断发展的,在其内在的规定性所包容的范围内可以不断发展完善。只有当它的现实发展突破了内在规定性时,即表现形式突破了自身的前提时,她才会崩溃,才会被新的社会形式所代替。
比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总是以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为其基本特点的。以最为发达的美国为例,1979年1%的超级富豪攫取了美国所有收入的9.3 %。截至2000年他们所获得的收入几乎翻了一番,比例达到17.8%。而在2000年到2006年美国工人的生产效率提高19%,但是在这六年中每个工人的工资总共才增长1.60美元(见《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10月20日)。在越来越多的人拥有股权的条件下,社会却越来越大的贫富分化。这就是资产阶级法权的自然作用和规律。这种交换形式和工具本身就是束缚人的发展的条件。更不要讲形形色色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对于人的发展的束缚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更清晰的暴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以至各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仿效社会主义的办法,对于资产阶级法权采取限制措施,向贫穷者提供帮助。因为金融危机已经触及了它自身存在的条件。
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以资产阶级法权为核心和内在规定性。资本主义的所有发展只要是在资本主义法权的范围内,就不会消失和灭亡。资产阶级法权是以往历史上最为先进的社会。它是以各种物化的外在形式来反映自己的要求和利益。只要人们接受用物化的形式衡量相互的关系,用物化的形式及其虚拟反映形式交换自己的劳动,资本主义都可以发展,也都不会消失。比如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可以被资产阶级法权所接受的范围内,就会充分的发展,直到科学技术要求冲破资产阶级法权的限制。比如互联网的发展。因此资本主义经过二三百年的发展,仍然保有活力,使人们感到似乎马克思的预言没有实现,也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人们又都承认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客观规律不可违逆。所以资本主义也必定会消亡。但是人们又都解释不清楚其消亡的原理。以致资产阶级的辩护士们大张旗鼓的宣扬资本主义的胜利和马克思主义的失败,正常的人无以回答。通常的解释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将带来物质的极大丰富。当社会上物质丰富达到了不需要其作为衡量人们之间的关系时、不需要用物的交换来表现自己的利益和要求时,资产阶级的法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了,也就要消失了。科学地解释,并不是讲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唯一的条件,而仅仅是基础条件。共产主义的实现根本上要求全人类的科学思想和文明的发展。虽然这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人类的科学研究和发明及其历史已经预告了这种可能的必然实现。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以优越性和创造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为形式特点。
社会主义的成功和发展首先在于她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来源于她充分继承了资本主义的先进的事物,包括科学技术和竞争机制等;来源于她限制资本主义法权的消极性,使得科学技术的利用更为符合人的发展要求;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等等。这是资本主义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我们过去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总是强调“一大二公”和计划经济的集中统一性。这样讲十分抽象也缺少合理性。
只讲资本主义的消极性不能够说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首先是继承了资本主义的先进的东西,也继承了以往各个时代的优秀的东西。人类社会不是断续的,社会主义也不是凭空而起的,与以往决绝的。不应为了强调革命斗争的坚定性和清晰性,就否定了继承资本主义的先进性。在人类历史中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这一点马克思也讲过。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首先是源于利用了资本主义的一切先进的东西。包括利用市场经济形式,调动和优化配置各种资源等等。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就是探索利用资产阶级法权的尝试。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是来源于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所产生的更大的效应。一切可以为资产阶级法权利用的、但是又限制人的自由发展的差别,社会主义社会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 加以限制,从而使得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发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在于利用市场经济形式,更在于建立了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形式。
“生产过剩”不是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虽然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会出现生产过剩,但这恰恰是社会主义要加以消除的)正是基于这个原理,才提出了社会主义要有计划按比例平衡发展的规律和方法问题。如果否定了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也就要否定社会主义要按照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也就是要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度。正是这样通过否定社会主义的计划制度,否定了对于资产阶级法权的限制,才从根本的否定了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的经济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统一形式。利用计划形式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利用市场形式即资产阶级法权形式发展经济。利用计划和市场的统一形式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的特点。
同时也要看到资本主义会随着人的自由发展而对于社会的进步制约阻碍作用越来越大。虽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没有了城乡差别等对于人的限制,但是资本主义创造的交换工具和方法以及理论观念等(即用货币的标准衡量人的价值),极大的限制着人们的交流和发展。在美国有相当多的人没有社会医疗保险并失去了发展自由的意愿和机会。
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不仅来源于利用资产阶级法权和限制资产阶级法权,还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文化和思想理论的提高。她有三个优越性来源。
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在于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继承,要求不断的创新,以适应全人类自由发展的要求。由于社会主义限制了资产阶级法权对于资源的分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利用公共资源去创造财富和生活。社会主义的创造性的基础在于越来越多的社会公共资源的人民享有和利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是保证公共资源的利用平等和公开。过去将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解为国家掌握资源和分配,不够充分。公有制仅仅是为了使所有的人都可以利用公共资源,而不限于国家利用。
社会主义的多样性是历史的过程和条件造成的。有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道路必然是多种多样的。这点已经为社会主义的现实证明了。一方面共产主义必须是在全世界同时实现,一方面各个国家的环境和条件不同,同时各个国家的人民群众对于建设会主义的认识受到自己的文化特点的影响。这三个方面的原因使得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多样性。社会主义建设的多样性又为她的创造性提供了依据。而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和多样性又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源。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是简单的生产力发展比资本主义快。绝不是的。这样的理解是狭隘的认识。而且在一定阶段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速度不一定就比资本主义快。但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速度和水平一定会比资本主义更高。因为社会主义社会里人的自由发展要更充分。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和过度社会形式。所有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的人都知道这个基本的原理。但是至今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的科学的讲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实质?社会主义过渡有哪些特点和规律?因此对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原理至今说不清楚,对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认识也十分混乱。比如邓小平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句话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很少有人研究和探讨。反而被当作天经地义的甚至科学的定论。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任何事情都问个为什么,要用科学的认识去解释一切观点和理论
人的需要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不完全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人的需要有三种:生理需要、社会关系需要、精神生活需要等等。“按劳分配”实际是按照生理需要和解决生理需要的,不是解决社会关系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是以物化的标准来分配,还属于资产阶级法权范围。实际上是将“人”当作“物”。社会主义社会要不断的加强和满足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精神需要。并使之超越物质资源的分配。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最终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文化的提高。学习科学和一切人类的知识和优秀传统文化,破除一切迷信,包括旧社会的各种迷信,资本主义的迷信,也包括社会主义自身可能产生的迷信。社会主义社会既要限制资本主义法权的表现物,又要吸收和继承全人类(包括资产阶级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社会主义社会要求充分继承和利用资产阶级社会的优秀文明,又要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腐朽文明。
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利用资产阶级法权和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并使之统一,是根本的问题和难题。这是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的问题,没有可以直接利用的经验和道路。而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社会文化情况和现实条件不同,利用资产阶级法权的方式又会有很大的差异。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和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飞跃。社会主义的飞跃与继承性的关系。
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和道路。但是她的实现是有特定条件的。
(四) 社会主义的发展要以科学思想和美的文明为主导。
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是要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以科学和美为标准的。美是标准和目标。科学是途径和方法。
科学就是破除迷信,就是追求唯一,追求发展,追求真理。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统一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不仅要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还要发展和变革唯物辩证法,要用新的科学思想提升各种科学方法。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能够用政治运动的方式搞经济建设和思想建设,也不能够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搞政治建设和思想教育,不能够以精英来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不能够用群众运动的形式来组织建设。
社会主义社会要以不断地进行政府和行政机关的变革为实现社会过渡的主要内容和中心。要把变革政府和行政组织作为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重要方面。不断的消减政府的行政职能,增加领导组织职能,扩大各种社会组织的功能。要不断的使群众参加到各种社会组织中去。
社会主义要以文明和美的思想不断的调整和改善社会关系为重要的任务。
(六)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性和统一性和集中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和创造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必然是长期的,而且是统一的和集中的。没有社会主义的集中和统一领导方式,就不可能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近些年思想的解放和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前苏联的解体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探索,对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批判和探索,人们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集中统一领导方式产生了怀疑,经常将集中统一的领导方式与独裁专制联系混淆。
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民主和共产主义目标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是共产主义目标。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动力与资本主义社会动力的不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利润最大化和竞争的统一。
社会主义民主是不断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人民权利的形式。社会主义的民主与人民群众的觉悟的提高的统一关系。社会的志愿者和雷锋都是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追求者。雷锋和现代志愿者都是社会主义要素。没有资本主义的物质要素为主观前提的实践。
社会主义发展的多样性要求它具有比资本主义更生动的社会民主生活。社会主义要在资本主义的民主形式基础上,更多的发展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比资本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在于更少以物质条件为实行民主权利的标准,而是更直接的以任何一个个体人的自由发展作为标准,使更多的人享有同样的权利。
社会主义的民主可以使资本主义的先进东西(如管理和竞争)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但是社会主义既要利用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又要限制资本主义法权的作用。这是统一的。没有对于资本主义的消极东西的限制,就不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更生动的民主。对于资本主义的限制,主要是通过集中统一的领导方式。社会主义集中统一领导方式主要是在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方面。没有在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方面的集中统一领导,就不可能创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也不可能在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竞争中取得优势。更何况目前世界上资本主义势力还占有优势,还起着主导的作用。他们以社会主义为对手时刻企图消弱社会主义力量。
社会主义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地发展,即要通过社会组织的多样性来实现,又需要集中统一的社会领导方式。这种领导方式要以必要的无产阶级专政形式来保证。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与人民群众更大的民主是统一的。
社会主义民主和集中统一的领导方式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多样性和创造性和优越性的内在保证。同时社会主义的多样性和创造性要求社会主义国家独立自主的发展国际关系。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独立自主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这种独立性越强就可能更多的发挥历史的创造性,从而社会主义优越性越多地展示在世界的面前。
社会主义的集中统一领导方式,除了利用行政组织的方法,要越来越多的利用思想文化教育的方法。社会主义建设要利用资产阶级的优秀文化,但是要清晰地认识资产阶级法权渗透在各种文化形式中,成为人们的习惯势力和习惯的思想意识。必须要利用科学知识和先进的共产主义意识教育群众。奥运会组织的大批社会志愿者服务的形式,就具有共产主义特点。
社会主义的民主与科学思想和科学文化的普及的统一。社会主义就是要提倡无神论和反对各种形式的束缚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教义。
成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