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人、好人、真人


完人就是完美无暇的圣人。中国社会自古崇尚完人,也善于塑造完人,从帝王到将相、从豪杰到英雄、从智者到志士,似乎每个时代倘若没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完人,那就不是一个完美、向上的时代。每个时代所推崇的那些“完人”们,无不是言行美好、处处无暇、永不犯错,只可惜随着资讯的发达与公开,随着记录在史书犄角旮旯里的那些从前不广为人知的史实被挖掘出来之后,我们愈来愈发现完人其实是“完全不存在的人”。历史上的完人,充其量只是对某个人群而言是完人,而且往往因为统治阶层的需要,那些和真正的完人相差巨大的人也纷纷变成“完人”。抚今追昔,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多少曾经的“完人”在被人们顶礼膜拜、奉若神明了一阵子之后,一个个走下神坛,而且从走上到走下神坛的间隔越来越短。

好人是次于完人的人,相对于一般人而言,好人因为某些好的言论或善的行为令大家对其好的一面产生了正面的认识,故而成为好人。但绝大多数人对好人的真实含义是缺乏深刻认识的,人们对好人概念认识的最大误区就在于:人们不仅把做过好事的人称为好人,也习惯把没做过坏事的人通称为好人。其实,不做好事、也不作坏事的人充其量只是个常人、庸人,但还算不上好人。在中国社会把“世上只有好人和坏人的二元价值论”推翻之后,中间态的那批人的量是最大的,不好不坏罢了。评价一个人是好是坏,其实需要真正从他对这个社会的贡献和索取去评价,要衡量他做过的好事多、还是坏事多。假若世上只有三种事,好事、坏事、平常事,又假若好事和坏事是完全可以对等抵消的,那么,一个人只要他做过的好事比坏事多一件,那他就是个好人,好过那些不做好事和坏事、只做平常事的常人。现在看来,中国历史上的很多完人不过是“好人”罢了。只可惜,现在去真正认清一个人实在是太难了,因为你根本搞不清一个人做过的全部事情里,到底是善事多、还是坏事多。

真人是个新名词、新概念,因为以前的中国社会是个不允许“真人”存在的社会。真人是为自己的价值观活着的人,是活得很真实的人,他们不会为了社会上通行的所谓“好人评价”甚至“坏人标准”而去刻意做人,真人在不触犯法规的前提下,按着自己的方式生活,敢想、敢说、敢做。以前写过一篇文章<任志强存在的价值>,曾经用真人一词形容过房地产行业的任志强,不管有多少人骂他、恨他、想拿砖拍他,但他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说话,那绝对是一个“真人”,不像那些为了刻意讨好老百姓而说好话、或者是为了避免得罪老百姓而不说实话、坏话的伪君子。

完人社会和好人社会都是虚伪的社会,真人社会才是真正尊重人、理解人的民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