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死亡”到“被活着”,背后究竟有啥?


 被死亡到“被活着”,背后究竟有啥?

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许多人还活着户口却被注销。很多老年人的户口在1998年就被村里神秘注销,当时每个村民都要交提留和集资款,村里为了截留这部分费用,就把老人们的户口按照死亡上报到派出所。很多农民因为登记为死亡,户籍已经注销而无法享受到惠农政策。(中广网北京112日)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是臧克家先生最为著名并且广为流传的诗句。其基本大意是说,人只要活得有价值,即使是死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也是神圣的;相反,虽然是活着,但他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死去了。无庸质疑,臧克家先生的诗句只是从精神意义上的一种哲学论述,也绝无痛陈郸城县300名活着的老人被死亡的意思。但令人可笑的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居然就发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而且就在我们的身边。

谁让尚且活在人世的这些老人们“已经死亡”,已没有了讨论的必要。事实非常清楚,当初村里为了截留提留和集资款,于是便把老人们的户口按照死亡上报到派出所了。而我们所要问的问题是:既然村民被死亡的真正意图在于截留挪用税费,那么这笔钱财到底有多少?它最终装进了谁的口袋?一个行政村一年死亡”300人,当地公安机关又是如何把关的?他们有没有参与“合谋”?得到多少的好处?

报道说,在河南省郸城县,很多农民因为已登记为死亡,户籍已经注销而无法享受到享受各种优惠待遇。当地政府表示将全面调查被注销户籍的村民人数,并在能够提供一代身份证和老户口本的条件下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户籍。——怪哉,治下百姓大批死亡、消失11年了,当地政府为何非要等到媒体暴光后才扭捏表态?之前他们难道一点都不知情?村干部如此明目张胆地置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于不顾地公然做假弄假、谋取私利,难道单单只是一个“尽快恢复户籍”的问题?这是对被死亡闹剧穿帮后的善后,还是在掩饰什么?

诚然,村干部在这个事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但他们欺上瞒下、公然造假为何能够屡屡得逞?乡村百姓奔断老腿为何又屡屡无果?对此,作为当地的镇政府、县政府官员难道就不应该说点什么吗?——有人说,“基层工作难做、村官出事难免”,也有人说,乡镇与村委会不是领导关系,乡政府对村干部不好监管。甚至还有人感叹说: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而依笔者看来,“民不举、官不究”才是事实,“能捂则捂、能拖则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是本源,党风廉政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才是特色,“你得利益、我得好处”的利益链条才是祸端!

   实际上,关于惩治和预防农村腐败问题,现有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已经有很多,关键是看你抓不抓、干不干的问题。设若各地政府对村干部的职务犯罪案件,能真正够做到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并将处理结果向群众公开、给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的话,恐怕类似这种300多人“被死亡”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而那些“被死亡”的人也不至于“敢怒不敢言”到今天!

    或许,在郸城县政府“表示将全面调查被注销户籍的村民人数”,有条件“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户籍”的态势语言当中,一部分“被死亡”的老人会重新“被活着”。而从“被死亡”到“被活着”中间,究竟涵盖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要素,恐怕谁也难以说得清楚。但笔者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基层的腐败问题,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设若不治,则民之“不活”,国之不兴!

(李吉明2009113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