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奶奶,和邬君梅一起动容


在国内,Vivian就好像上足了发条,《建国大业》、《蜗居》都是热点,还要筹备“邬君梅和朋友们”慈善基金。生活足够Overwhelming。我最近也够忙,深知这种情形,越是忙碌越是兴奋,但过了状态的高峰,就巴不得什么都不做。好在VivianLA的家就是后花园,不想忙的时候总能回去。而日益发展强大的国家怎能让你停歇。于是,我们都忙碌着、兴奋着、抱怨着、人格分裂着。

 

今天的Vivian清汤寡水、素面朝天,记得博客里她曾用网友的话自嘲自己平时不上妆:邬君梅长得这么难看还能当明星?没错,这就是Vivian

 

上午920分,助理把Vivian给接来了,摄影师也很快到了现场,就差造型师。于是,我原本的预计还是不祥地发生了。漫长的等待中,我一面谈话,努力帮助Vivian分散注意力,一面要关注手机时间和随时可能打进来的电话。事实证明:陪着别人一起等待另一个人是一件挺折寿的事儿;当然,让他人等待也同样折寿。所以,以后,我绝对不要迟到。

 

Finally,造型师到了。打车困难、还有临时塞车便成了房间里共同的话题。好在她最近在追《蜗居》,和Vivian聊起来博得了些同情分,最后得出结论:没有设想到这个情况的是作为组织者的我应该承担责任。也确实,有些话就是少问了一句。我只能认了。

 

经历了这些曲折,谈话的时候反而心平气和。只是原本充裕的时间显得有些紧,但我对自己表现还算满意。我们谈到了慈善基金,谈到外语学习,更提到了Vivian100岁的爷爷。爷爷是个传奇人物,他极其凑巧地是我沪江大学的老校友,在美式的教育熏陶下居然讲得一口高雅的伦敦英语,在奶奶的督促下教授Vivian英语,直到新概念Essential English的第三册。如今,老人家依然能用英语同Oscar交谈,是时髦酷毙的“90后”。

 

爷爷固然伟大,但如果没有奶奶的督促,Vivian也不会那么早感知到一种国际化的视角,形成独立健康的人格。所以,奶奶对于Vivian来说,意义非凡。回想起已经故去的她,Vivian几度落泪。怎么《Steven视线》成了《艺术人生》,我可从不刻意煽情!但只要是真情实感,流泪、欢笑,那是自然!

 

 

多年来穿梭在两种文化间的经历确实赋予了Vivian独特的气质,她是好莱坞眼中的中国女人,骨子里却散发出一些西方式的直接和张扬。

 

观众不要责怪她说英文,就连我这样长期驻守上海的还时不时冒出英文来,绝无炫耀之意,这年头,谁还不会说几句英文?

 

Vivian说我是个很好的谈话对象,让她谈出了在好多访谈中没有谈出的东西。我也欣慰于助理那么多天前期的沟通和上午的曲折有了一个Happy Ending

 

未来我们的生活可能还会有所关联:例如活动中见面,或是帮助她的基金做些义工,再或者见见她家里那位百岁的老寿星。

 

就是这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