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来不缺少人际关系智慧,中国人是一个注重人际关系的人,中国是一个注重人际关系的国家,在这个历史背景的影响下,政府是一个人际关系政府,军队是一个人际关系军队,法院是一个人际关系法院,商业是一个人际关系商业,市场是一个人际关系市场,企业是一个人际关系企业,产品销售是一个人际关系产品销售,虚拟网络是一个人际关系虚拟网络。
人际关系的处理是过于感性而缺少理性的,由此就会产生很多感不到、理不顺的事情。如赵朋在《管辖权之痛》中说到的事情,几家法院争着制裁同一个经济案件,而可笑的是每一家法院都判自己所在地的企业胜诉,这不仅是地方保护主义意识在作祟,更体现出中国人际关系哲学“天时、地利、人和”的影响力。
人际关系有“和”与“不和”之别。“和”的人际关系万事都“和”;“不和”的人际关系万事都“不和”。由“不和”转化为“和”的成本极高,代价极大。如某地官员集体腐败,如果一个人“不和”这个腐败集体,就会被扫地出门。一个说出了警察工作内幕的警察在网络上晒出了警察工作的内幕,这个人不得不退出警察队伍。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是在是不胜枚举。
当一个国家的人完全靠人际关系这一主观意愿来处理一切事物的时候,就已经背叛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依靠人际关系搞发展的社会,非常容易滋生腐败。人际关系这张大网保护着腐败,腐败背靠人际关系大网为所欲为。
道理很浅显。我们看很多腐败高官的人际轨迹,他们都是大搞“和”的人际关系的高手。再看很多倒台企业家的人际轨迹,他们也都因人际关系的“不和”而名声扫地,国美、汇源莫不如此。
曾自力并不是反对搞人际关系,而是强调一种健康的人际关系对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曾自力称之为“童真式的人际关系”,孩童之间的人际关系是纯真无暇的。人际关系教育必须得到国家的极力重视,不能让“童真式的人际关系”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长逐步变化为“城府式的人际关系”,那是人际关系发展的悲哀。因为从遗传、性格、家庭背景、后天教育上来分析,有些人永远都不会也不善于搞“城府式的人际关系”,他们始终保持着“童真式的人际关系”,而有些人则非常善于搞“城府式的人际关系”。
中国的人际关系发展史业已证明:中国的人际关系经过历史的积累与沉淀,已经形成了“官官人际关系”、“官商人际关系”、“商商人际关系”等几大明显的人际关系圈,它像一个巨大的“金箍罩”保护着这些关系圈里的所有人,其他圈外人很难打入这些关系圈的内部,因为你不是自己人,别人就会处处防范你的一切,拒绝你的接近,如果受到威胁,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将你置之死地。
什么才能撕开这张牢固的人际关系大网?曾自力冀望于互联网中那些有良知的因着共同的信念通过网络信息传播而团结到一起的网民们。“网民人际关系”是一个特殊的人际关系圈,说白了,这里聚集的都是上述几大人际关系圈之外的外人。但是这种新兴的人际关系圈的力量通过借助正义的国家、政府、大众的力量,就足以撕开那些腐败的大网。
人际关系论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