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39所中学获北京大学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北大网站上表示,收到来自全国400余所中学关于“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的申请,经该校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审议,综合考察申请中学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因素,最终确定了39所学校的名单。(详见文后附件)
其实校长用推荐信的方式为优秀学生提供背书,这不仅是学校之间,而且在企业之间,原本是国际通用的准则,所以,这种实名推荐制度应该还是符合国际惯例的。
有人说,“校长推荐制”只是一种对自主招生制度的探索而已,毕竟全国只有很少的几所名校实行这种制度,重点中学那么多人,能够被推荐的人极少;如果能够被推荐上,各方面也应该是非常优秀的。那些没被推荐上的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力考进北大。但是,北大开了“校长推荐制”的口子,四处“掐尖”录取优秀学生,其它重点高校自然不会坐视不管。如果其它高校也纷纷效仿北大推出自己的“校长推荐制”,能够被推荐上大学的人数自然会增多。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到那时,托关系、走后门等现象必定在选拔被推荐者的过程中大行其道,招生工作乱像丛生,“校长推荐制”可能会沦为有权有势者的游戏。
“校长推荐制”相对以往的“一考定终身”的录取方式,自然是一种探索和创新。我们也希望招生部门能够拿出更多有效而合理的方案,打破应该教育垄断天下的格局。但如果招生制度改革是以践踏教育公平为代价,我们宁可不要。
为什么独独是中国,为什么独独在当今,北大招生的一举一动,会惹来如此沉重的关切?
就如某专家在其文章中说的,按理说,一所大学想培养怎样的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决定。就算这学生不被全社会认可,就算真的是看走了眼,也无可厚非。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现在的中国高校,招生自主权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太少。北大想尝个鲜,怎么就不行呢?
北大由此遭质疑——冤不冤啊!
从这个意义上说,北大相当冤枉。因为公众关注的,其实质是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教育腐败能否遏制。北大,有能力承受如此沉重的责任吗?
那么,整个社会透支了的诚信成本,由孤独的北大来承受,显得确实有些不公平!
社会质疑的不是北大“自主招生”的改革方向,而是其方法。
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中,仅有13个省市的学校获得了校长实名推荐资格。上榜的39所中学,无一例外都是名声显赫的重点中学,没有一所非重点中学和农村中学被纳入具有推荐资质名单。
我们的疑虑包括,为什么要在重点中学里面海选?为什么被推荐了之后,还要再参加高考才能确定其进北大的资格?北大此举是让那些中学的校长代替自己把关?同时承担社会舆论的压力?还是要真实地听取中学校长的意见,更加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北大所针对的是那些原本就不发愁上大学、上好大学的学生,以争夺优秀的学生资源?还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给那些偏科的怪才、奇才甚至是天才以登入高等学府的机会?
我们不知道专家委员会在审议一所中学是否有校长实名推荐资质的时候,依据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标准,难道其它省市的学生素质、生源质量就远远落后于这13个省市吗?
——当然不是。
重点中学教育条件好,教师水平高,学生素质相对也高些,从重点中学中推荐学生上北大,无可厚非。但这并不意味着,不是重点中学的学校一点机会都不能有。一位在非重点中学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放到重点中学去比较也一定是名列前茅的,他理应也有被推荐的机会,不能说因为在非重点中学读书的“出身”不好,就把他否定。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不能一谈到素质就是说唱歌好跳舞好,农村的孩子在比较弱势的群体中成长起来,他们更会知道尊重别人,会更能吃苦。”“一个所谓的高考状元的素质不一定比一个农村的孩子素质更高。”可是,这些在周校长口中“素质可能比高考状元还高”的农村孩子,却被剥夺了被推荐上北大的机会。
如果仅仅遵循重点小学上重点中学、重点中学上重点大学、重点大学得到学历、待遇以及起点均高于民众的“三高人才”利益,那么这无疑是新的不均衡,会带来更多的社会矛盾的。更是弊大于利的行为。
任何时候,定位正确、方向正确远比方法正确与速度的快慢重要得多。
教育是事业还是产业?受教育是义务还是权利?学生是现在的市场还是未来的希望?
教育领域的马太效应,使得基础好者恒好之,这种恒大恒强的原理,是对弱势群体的严重蔑视,是强权者的孤芳自赏。一旦失去了支撑的根基,就将如建在沙滩上的宫殿,再貌似辉煌与巍峨,都会不堪一击。
教育毕竟与其他生意不同,具有公共资源性质,也得讲究个公信力什么的。
尽管“校长实名推荐”并非取消考试,还得参加高考,有人认为这是对那些考取了高分的考生不公平,按照志愿与成绩,他们完全有可能进北大学习,但如此一来,当名额与推荐生发生冲突,其中的矛盾与取舍应该如何处理?毕竟“北大是全国人民的北大”,分数够了而且也有进入北大的意愿,恐怕谁都不会放弃那个机会的。
另有网友善意地提醒:同样是参加高考,有没有被推荐却大不一样。比方说两位考生,高考成绩都达到或超过了北大一批次录取线,可一个没被推荐,那么在合格者远远多于招生分配名额的竞争中也可能落败,而另一个被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则铁定会被北大录取。再比如两个考生成绩都低于北大一批次录取线30分之内,未被推荐者根本就没有被北大录取的可能,而被推荐者只要经北大面试合格则也会铁定上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含金量”如此之大(不光是白占30分便宜,而且在30分之内还铁定上北大)。
这些都不能不引发市场对其价值的商业开发的驱动。
在本人分析,这个制度是弊大于利的。至少有五类人群是受伤的:
首要就是那些被推荐的学生们:
在虚名之下,那些被推荐者中难免有得意洋洋的,内定上北大的心理踏实感,虽然比悬而未决的焦虑相对好一些,但毕竟提前泄了气就很难再有昂扬的斗志,那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之下,很难确定是否会导致那些“内定上北大”者或者在准备高考的时候分心,或者在高考中发挥失常,并成为直接受损害的;假如被推荐的学生高考的时候临场发挥超级不理想,甚至达不到北大自降的30分,那个推荐名额是否就相当于被浪费了?
其次受伤害的是那些没有被推荐,但高考超水平发挥、甚至成绩与水准都比那些被推荐的学生好的考生。
而那些原本有一技之长,诸如2009年高考中洋洋洒洒以文言文现场做命题作文的考生,得到了政策倾斜而得到进入北大之类顶尖学府的同样没有得到机会。此为第二大受伤群体。
招生名额原本就是稀缺资源,不需要推销就总是会有人打破头都要往里钻的,“校长实名推荐”搅乱了一池静水,让原本不公平的规则变得更为不公平,该得者没有得到,不该得者也许会逍遥地得到了。
第三受伤害的是相关学生家长。
比如那些原本可以上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北大的录取分数线的、或者是那些分数线达到北大录取条件,却由于被推荐生的因素而被筛下来的学生的家长,他们内心不平衡的,不是自己的孩子在哪些方面还欠缺的,而是某些公关功课没有做到位。
当民众被忽悠之后,难以形成内心的平衡,抱怨者增多,失落者增多,就会直接导致社会和谐受到影响,对原本权威的游戏规则的质疑之声增多,这难道会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
第四、是那些承担推荐责任的39所中学的校长。
这39个学校审核标准是什么,如果校长换届还要重新申请吗?
北大招生办工作人员回答人民网网友提问时表示,“如果这39所学校的校长更换,还需要提交申请重新审核。”该工作人员表示,“实名推荐”是中学校长以个人信誉和学校信誉一同为推荐学生作保,所以校长更换学校要重新申请。此外,该工作人员证实,专家在审核时综合考察申请中学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还参考了申请中学每年考进北大的学生数量等因素最终确定了获得资质的学校及名额。
被推荐的学生表现好自然大家相安无事,万一表现不好呢?从这点来看,这种实名推荐名义上是给那39位中学校长提供了一次携手北大的机会,实质上却承担了被推荐学生表现不佳的连带责任。其原理与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明星代言”出故障有着微妙的相通之处。
第五、最受伤的其实还是北大自身:
原本或许是为了达到自主招生的目标而自认为创新,洋洋自得,却无端地被人误解,背后指指点点——牛什么牛啊!不就是北大吗?!
人的思维方式很奇怪,都是存在惯性的,当确定了积极正面的方向之后,就会从正视到仰视,从尊敬到仰慕,甚至将其神化成为信仰;一旦正面方向受到质疑,一厢情愿的感性中掺杂了理性的成分,甚至被理性所控制,就会相反,从建设性的转变成为破坏性的,把曾经被神化的推倒并踏上一万只脚,所有曾经付出的情感都会转瞬倾覆,以往神化的支撑都成为被捣毁的依据。假如真的如此,那么真正最受伤害的恰恰是北大自身。
假如公众认为连北大也“被潜规则”了,无疑是把北大拉下神坛,就会让民众感觉给普通高等教育不过如此,百年顶尖名校,亦不过如此!
与铁定上大学相关,今后围绕这些有“校长实名推荐权”的中学会不会出现择校竞争的火热局面呢?既然进了这些中学校门,只要成绩不错,实际上就等于进了北大,相当于北大录取关口前置了,并且把至关重要的选择权交给了有“实名推荐”权的几十位中学校长(少有的意外情况只是被推荐的考生降30分仍然达不到北大录取分数线),类似于旧时代曾经有过的“北大预科”,那么由初中升高中甚至“小升初”的激烈角逐势必围绕这些中学展开,在这一过程中会不会出现一些权钱交易和其他教育腐败现象呢?
相关的还有,鉴于“实名推荐权”在中学校长变化当中还需要重新认定,那么这些中学校长之位的稳定性得以大大增强。如此一来既有好处比如使治校有方的校长长期不变利于教育质量的保持与进一步提升,恐怕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反令好校长的成功实践经验难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扬光大(升职或调任别校),也不排除其中有的中学教学质量高的功劳其实重头并不在校长如此一来却有助于其长久盘踞这一职位。
当然,一项新的制度设计,尽管事先进行过一定范围的论证,可要想一步登天臻于完美无缺,只怕也属痴心妄想,相反,倒是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始料不及的问题。
贾春宝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
附1、:实名推荐制推荐流程
获得推荐资质的中学确定学生名单
中学须在本校对推荐的学生信息及推荐理由公示一周
北大招办组织相关专家对学生申请资料进行审核,确定初审名单
合格者免于参加北大自主招生笔试,直接进入面试
面试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北大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具备教育部规定的保送资格的学生,可向北大申请保送资格。
附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2010年入围中学名单
地区 中学 校长 名额
北京 北京人大附中 刘彭芝 5
北京 北京四中 刘长铭 5
北京 北京师大二附中 曹保义 1-3
北京 北京北大附中 生玉海 1-3
广东 广东华南师大附中 吴颖民 1-3
广东 广东深圳中学 王铮 1-3
河南 河南省实验中学 王学进 1-3
河南 河南郑州一中 朱丹 1-3
黑龙江 黑龙江哈尔滨三中 赵文祥 5
黑龙江 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 符景海 1-3
黑龙江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 宁德忠 1-3
湖北 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 张真 1-3
湖北 湖北武汉外国语学校 李鸿朗 1
湖北 湖北武汉二中 董汉利 1
湖南 湖南长沙长郡中学 卢鸿鸣 1
湖南 湖南长沙雅礼中学 刘维朝 1
湖南 湖南长沙市一中 赵雅茜 1
湖南 湖南师大附中 常力源 1
吉林 吉林东北师大附中 李桢 5
地区 中学 校长 名额
江苏 江苏无锡县天一中学 沈茂德 1
江苏 江苏泰州中学 将建华 1
江苏 江苏苏州中学 张昕 1
江苏 江苏启东市中学 王生 1
江苏 江苏南通中学 姚天勇 1
江苏 江苏南京外国语学校 董正璟 1
江苏 江苏南京师大附中 王占宝 1
江苏 江苏淮阴县中学 张元贵 1
江苏 江苏海门中学 石鑫 1
江苏 江苏常州高级中学 丁伟明 1
陕西 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中 王永智 5
陕西 陕西西安高新一中 王淑芳 1
天津 天津南开中学 杨静武 1-3
天津 天津耀华中学 任奕奕 1-3
新疆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 闫立晋 1
浙江 浙江镇海中学 吴国平 1-4
浙江 浙江杭州二中 叶翠微 1-3
浙江 杭州学军中学 马里松 1-3
重庆 重庆巴蜀中学 傅唯泉 1-3
重庆重庆市南开中学 宋璞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