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还没有根本改变的前提下,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固然重要。但是,对于来势汹汹的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不妨采取具有弹性的做法,因应美元对各主要货币的波动幅度,允许人民币对美元的上下波幅有所扩大,一方面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各种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所回应,另一方面,也借人民币有限度的升值来配合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又能把人民币升值对出口部门可能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作者:林江
最近数月,市场上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声浪越来越高,中国商务部已经明确指出,在未来一段时间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既定政策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然而,中国官方的这种表态并未阻止最近大量热钱涌入中国。由于热钱具有来无影去无踪的特点,我们无法准确把握热钱流入的规模,但是从股市的大幅波动以及房地产市场的炽热,还是可以感受到热钱的威力。外国逼迫人民币升值似乎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不禁要问:此举意欲何为?
三因素促使外国逼迫人民币升值
我认为,有以下三方面因素促使外国逼迫人民币升值:
一是中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双顺差下中国累积了约2.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庞大的外汇储备是人民币升值的最大诱因:外国政府几乎可以不假思索地认为,这是因为中国有意低估人民币汇率,才使得近年来中国的出口增长如此迅速,从而导致外国对中国巨大的贸易逆差,大量劳工丧失了就业机会。中国理应让人民币升值,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以上的局面。
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人民币似乎重新与美元汇率挂钩了。2005年7月,中国宣布实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美元,而改为与一篮子货币挂钩。事实上,自实行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了逾20%。可是,自2008年底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人民币似乎停止了对美元的升值,而在此期间,美元对主要货币,包括欧元、日元和澳元都有大幅度的贬值,人民币则被外国批评为“占”了美元对主要货币贬值的好处,人民币变相地跟随美元对欧元、日元和澳元有相当幅度的贬值,从而扩大了对这些货币所在国家的出口。外国希望借舆论以及热钱流入以向中国政府施压,逼迫人民币升值以回应这些国家国内日益高涨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诉求。
三是对中国货币政策有可能转向或者调整的期待乃至投机。近期关于中国是否通胀来临的争论相当激烈,尽管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通胀压力还相当温和,然而从全国主要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在最近数月快速上涨,配合股市指数的大幅回升,再联想到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银行信贷余额的迅速增加,通胀的预期让人不能不担忧。在通胀预期下,中央银行的理性选择无非是加息和抽紧银根,而这样一来,人民币升值就指日可待了。本月11日,中央银行发布了《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关于汇率形成机制的提法变为“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其中,“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的新提法引起了广泛关注,且被外国机构和媒体解读为人民币升值的前奏。事实上,热钱在预期人民币升值前夕进入中国,既可以分享在通胀预期下证券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攀升所带来的好处,也可以分享中国央行一旦承受不了热钱大量流入、资产价格快速攀升、通胀预期高居不下的压力而加息所带来的利息收入;如果中国央行加息,而美国维持低利率水平的状况没有改变,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还存在着实质的挂钩关系的情况下,套利活动一触即发,套利活动的结果是进一步逼迫人民币升值,而人民币如果真的升值了,之前流入的热钱就会“财”“息”兼收。当然,利息上升,对资产价格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拥有大量热钱的国际对冲基金不会坐等资产价格大幅下降的时候再撤出中国市场。这样一来,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和投机,对中国的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冲击不可小觑。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要实现从出口导向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人民币的升值可能是一个契机
本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短期内还无法完全消除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要实现从出口导向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人民币的升值可能是一个契机,因为升值可以增加进口,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借扩大对外投资来缓解中国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压力。然而,经济转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人民币升值无疑给正在复苏的出口行业“当头一棒”。因此,中国政府一直强调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如果中国不断深化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包括真正让人民币汇率盯住一篮子货币而逐渐摆脱对不断贬值的美元的依赖,也是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重要一环。可是,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外汇储备之中有超过一半的储备资产是以美元作为计价货币,包括数额庞大的美国国债。换言之,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乃至对美元资产的依赖又使得中国短期内难以真正改变盯住美元的汇率形成机制,在美元汇率还将持续下跌的预期下,中国无疑还要继续面对包括国际投机热钱在内的各种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其中当然包含着几分无奈。我认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还没有根本改变的前提下,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固然重要,但是,对于来势汹汹的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不妨采取具有弹性的做法,因应美元对各主要货币的波动幅度,允许人民币对美元的上下波幅有所扩大,一方面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各种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所回应,另一方面,也借人民币有限度的升值来配合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又能把人民币升值对出口部门可能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作者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