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全民参与的"全运会"(组图)
2009-11-15;来源:网易历史
这是一组上个世纪60、70年代中国各地人民公社组织的“全民运动会”旧照,再现了当年名副其实的"全运会"实况。今天,中国举国办体育,但体育界丑闻不断,让人开始反思办体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国际国内获奖,还是真正让全民身体健康起来?如今的运动会,成了金钱会、烧钱圈钱会了,谁真正管了全民体质?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来,那是个物质贫乏年代,没有大型的运动场,没有宽广、平坦的跑道,没有先进的运动设施,但似乎到处都充满运动的身影。也看得出来,他们的笑容是开心的、愉快的、纯真的。
网易留言的跟帖说,现在中国“运动会越开越多,运动场地越来越少;运动员越来越多,全民运动越来越少;国际奖牌越来越多,国民体质越来越弱——6,70年代的人扛着一大袋米从农村往家里跑,现在的孩子能扛几袋洗衣服就算不错了”,我觉得是有道理的,也很客观。
有人说,“与几十年前的全民体育比较,现在的体育应该称为精英体育了,每年用在体育方面高额的支出其实只为了极少数人的训练和享受”,的确如此,就像国家大剧院、鸟巢,是全民所有的吧?!可普通的百姓、普通农民、乞丐,你去享受、去运动试试,看不把你撵出来。
有人说,这些照片是假的,是“因政而生,全是摆拍!”,说“那个年代,动荡不安,食不果腹,没有气力搞这些!”。我不以为然。我不否然或许也有,但至少我相信大部分不是“摆拍”的。食不果腹或许偶尔也有,但说社会“动荡不安”纯属夸张。我从农村来的,经历过80年代那个物质也匮乏的时代,像春节的耍龙灯、拳术比赛,都是真实的、全民参与的、愉快的,没假球,没黑哨,更不会去内定“冠军”。如果没有名利场在参与其中,是不是冠军有甚么关系?!如果非要按照今天物质生活去对比过去,那慈禧太后奢糜的日子也过得不幸福。
如果说有什么建议,那就是,“全运会应该办成全民健身的运动会,而不应该是竞技体育锦标运动会,前者有益于民众,而后者劳民伤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