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上午,广州市10名人大代表到广州市环保局调研。与会代表在听完环保局长丁红都做完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汇报后,就LPG公交车、河涌排污执法等热点问题向环保部门提出疑问。但在提起汽车尾气问题时出现一段插曲:丁红都因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打断市人大代表、广州大学法学院院长邓成明的发言,邓成明因不满发言被打断,愤而提前离场。(11月13日《上海商报》)
虽然邓成明的愤然离席的背影显得有些孤单,对他的离席过程大家也尚存争议,12日的互联网上,网民更是争执难下,但这起“代表离席”事件中传递出积极信号,人民代表越来越有较真精神,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动。这种意识很宝贵,只有这样的有底气、有脾气的代表多起来,才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之洪福。丁局长或许这样想:照理说,你邓成明是我环保局请来听汇报的,就是来听本局长“倒苦水”的,你却反客为主,竟质疑“70%的受访者对广州环境表示认同”,本局长怎不一时气往上冲,打断你的质疑呢?
显然,奉行“歌功颂德”的“官场哲学”的成本很低,几乎没有任何风险,反正主持者和参会者,不可能有反感情绪。相反,有些人还乐于这种无隐患的“好好先生”式的优化表达。这个时候,直接较真的邓成明的出现,当然就显得有些异类。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公众对人大代表不能完全履责,为民呈达原生态之声,充当只录音不放音的“机器”颇有微词。为此笔者建议,我们不妨将邓成明离席事件,作为我们全面反思这一现状的契机,推助代表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法定职责,真正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