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新能源外交”能否带动我国新能源的发展


   关注奥巴马访华之新能源发展
   明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即将访华,对于这位在美国大力提倡发展新能源、智能电网的总统,访华的首要议题之一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以节能减排、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低碳经济的发展,而12月份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召开在即,涉及气候变化的新能源发展将被放在中美双方会议议事日程的优先位置。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当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新能源已经成为引领世界经济走出低谷的重要推动力。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经济危机也必将带来能源方面的变革,继而带动全球经济的变革。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新能源依然微不足道。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08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构成中,煤炭依然占了69%的比重,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共占了91%的比重;除水电所占比重达7.4%外,风电、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所占份额不足2%。
     中央3700 亿创新资金加码扶持新兴产业;2015 年“金太阳工程”补贴数量翻三番,1.1~1.2 元/度的光伏上网电价上报待批,表明政府在加大扶持光伏发电的力度;但中国取消风电设备投标国产化要求,则有取悦国外企业之嫌疑,令本已过剩的风电行业雪上加霜。新能源研发企业将获政府贷款支持,表明了政府大力引导企业发展科研、掌握核心技术的意图,有利于研发类、技术实力雄厚公司的发展。
  到2020年,中国将可再生能源消耗对原生能源消耗的比例从一成提高到一成六。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众望所归,但迟迟不能出台,表明相关细则还在探讨和修订之中。中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并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诚意和努力,并且也从中发现了无数商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温家宝强调,要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及核能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要努力走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列,尽快确定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和市场推进措施,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发展。
  智能电网是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变革的最新动向,并被认为是21世纪电力系统的重大科技创新和发展趋势。推进智能电网计划应该是奥巴马任内的重要改革举措,即利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对电网进行彻底改造,建成一个高效能、低投资、安全可靠、灵活应变的电力系统。笔者之所以关注智能电网的发展,是因为笔者觉得无论是何种能源的利用,只有通过“智能电网”这种高效能、安全可靠构筑的系统才能真正解决目前制约能源发展和利用的瓶颈。而奥巴马能源战略过程首选的3个突破口也是:智能电网、新能源和节能增效。
       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将分三个阶段推进,2009-2010年规划试点阶段,主要是制定发展规划、技术和管理标准,进行技术和设备研发,特高压相关企业将显著受益;2011-2015年开始全面建设阶段,特高压输电建设仍是重点,以数字化变电站为代表的二次设备将面临巨大的市场空间;2016年至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高级调度系统、全数字化变电站成为标准配置,智能电表将全面覆盖,分布式能源、实用型储能装置、电动汽车充电站将在主要城市广泛应用。
       我国“十二五”能源规划明确将重点优化能源结构,调整能源产业布局,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完善能源宏观调控体系,深化能源体制改革,进一步建立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标准体系,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清洁煤利用、核能、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能源科技装备技术,逐步向国外输出先进的能源技术、设备和产品,发展中国特色的新能源经济。有效缓解能源安全和环保压力,并将逐步形成新的能源可持续发展系统,实现能源永续发展。
  在政府支持和引导下,中国新能源产业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我们应该看到,由于我们新能源发展并不具备竞争优势,比如政策体系不完善、相关部门对新能源发展的某些环节仍然存在不同见解(科技部质疑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说法)也影响着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期待即将出炉的《新能源发展规划》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问题,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和遏制全球气候的继续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