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电力工业管理体制下,国家对电价实行严格管制,政府统一管理电价,对电价实行严格审计。在这样的硬性控制下,电价的波动很小,几乎没有独立发、输、配电企业,因此不会面临由于电价波动造成的风险。但随着电力体制向市场化方向改革的进行,电力市场中批发电价和零售电价都将逐步放开。电价通过市场竞价方式来确定,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市场价格的波动。例如一日内负荷处于高峰时的实时电价与负荷处于低谷时的实时电价可以相差几倍,有时甚至低谷电价可以为零或负值,而不同天、不同月份的电价则相差更大。这样,电价的剧烈波动将使电力市场的参与者面临巨大的价格风险。事实证明,电力市场一旦出现大的价格风险,其严重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国际金融业中一些十分著名的金融风险事件。
价格是资源配置最重要的手段,计划经济条件下,价格信号是失真的,不可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入市场经济后,单一的现货市场也无法实现;只有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相结合,才能使资源的优化配置得到充分实现。缺乏期货市场的预期价格,政府只能根据现货价格进行宏观调控,电力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能力,导致的结果是九五过剩、十五缺电、十一五又可能出现过剩,我国电力将不可避免地在‘缺电、上项目、过剩、减少投资、又缺电’的恶性循环中徘徊,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期货市场产生的价格具有真实性、超前性和权威性。政府可以依据其来确定和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引导企业调整生产经营规模与方向,使其符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