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和谐稳定的环境,是我们干事、成事的前提条件,是和谐铁路建设的根本所在。加强异地车间建设,提高异地车间、班组自我管理的能力,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观,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建设和团队意识,积极探索新体制下异地车间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为打造“和谐武客”做出贡献。
1、加强异地车间建设,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既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中的伟大作用,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又突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必须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宜昌车间自2006年3月两段整合成立以来,作为一个新组建的异地客运乘务车间,因远离总部存在着管理信息不流畅、管理方式不明确、乘务组织不具体、管理制度不健全、后勤整备保障不得力等诸多困难。同时,由于异地乘务作业再加上整合前两段在文化、管理、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造成职工队伍不稳定、人心浮燥的现象。首先,车间干部顺应改革形势,敢于正视问题、面对困难,充分认识到两段整合体制变革是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适应改革、顺应形势,才能立足异地,谋求发展。其次,车间针对异地乘务实际,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以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把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和要求贯穿于车间建设的各个方面,把解决好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放在首位,以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做好干部职工在异地的住宿、就餐、办公、换班等自身相关的诸多生活和工作问题。实践证明:你只要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职工就会把为旅客服务重任扛在肩上。我们在车间建设的每一步,都尽量把职工的事、现场的活想全办好,这样职工才会与车间奋发有为、谋求发展。
2、加强异地车间建设,必须强化班子建设的和谐观。提升车间的管理水平,首要问题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建设问题。心平才能气各,内和才能外顺。和谐发展强调以和为贵,也主张和而不同,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相互帮助,建设和谐班子有助于成员之间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从而实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建队思想。新体制下的车间班子是站段三级管理模式中的重要环节,是段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组织者,是段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保证,更是列车班组管理好坏的关键,而异地乘务车间班子还必须具备独立作战、发挥自主处理问题、自我控制局面的不同特征。整合后的车间职工数量增多,所辖范围增广,乘务线路各异、生产组织不同,这就要求班子成员思维方式必须改变、驾驭能力必须增强、管理观念必须转变、干部素质必须提高,心胸要宽广、思维要超前。在一年多的积极探索中,我们宜昌车间提出了“分组包建、职能交叉、逐级负责”的运作方式。分组包建就是按生产组织需要将干部进行分工分片,由副主任对所辖管理范围进行分组并包建车次。职能交叉就是乘务管理中分工不分家,按照岗位责任车上一把抓,回来再分家,形成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盯的管理合力。逐级负责就是按照车间的要求,班组对车间负责,一般干部按分工对副职负责、副职对正职负责。这样较好的落实了岗位责任制、分工责任制、逐级责任制。管理同步就是车间党政正职相互协作,相互通气,工作同布置、同管理,使管理中形成一个声音、一种腔调,不因管理范围不同产生隔阂、误会而使下级无所适从。资源共享就是指列车长、列车值班员、餐车长、厨师领班、党团员等管理资源,由车间班子掌控,不分车次、定期合理进行调配,优化骨干队伍,使肯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荣誉。与此同时,我们还注重班子建设,提出了“和谐为本、团结共事”的民主观,倡导了“做事是做人的基础、做人是共事的基础、共事是团结的基础、团结是和谐的基础”的班子建设和谐观,从而焕发出车间管理的生机和活力,始终彰显出车间建设的独特魅力。
3、加强异地车间建设,必须树立团队意识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式主导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在车间建设中我们始终把建立共同愿景作为带好队伍的价值取向,这里所说的价值观,是指导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经过反复实践逐渐形成的对于是非、利弊、善恶等系统观点或评判原则。而共同愿景的裨就是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和行为准则。宜昌车间现有职工600多人人,担当着宜昌至上海、广州、无锡三个不同方向的旅客列车乘务工作。作为异地车间,如何打造好这支团队?怎样适应改革形势带好这支队伍?是摆在车间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车间按照局、段的总体工作要求:一是理顺了内部管理关系,建立各种管理制度。在较短时间内成立专班出台了《宜昌车间管理细则》汇总本,在车间干部和班组长等管理骨干中提出了“只布置不检查等于没有落实,只检查不考核等于没管理”、“不为问题找理由、只为管理找方法”、“日常状态就是最佳状态、全员水平就是最高水平”的管理理念,使车间这支管理团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确定了目标,构建车间共同的价值观。在车间建设发展过程中,我们着重培育一种相互关爱、相互体谅、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车间风气,确立了“树一流的管理思想,创一流的列车服务,建一流的职工队伍,争一流的和谐车间”的管理目标;“诚信带兵、团结和谐、奋发有为、集体的荣誉高于一切、旅客的利益重于一切”的文化理念,充分依靠职工、发动群众,让职工这支“大团队”有归属感、亲切感、荣誉感。
三是强化了现场作业,增强了自管自控能力。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坚持把“旅客至上、服务为本”作为车间终端管理目标;在乘务中,车间提出了“用快乐的方式对待工作,以感恩的心态服务旅客”、“千好万好不如旅客说好、金杯银杯不如旅客口碑”的服务理念,探索出了“工作细一点、理由少一点、行动快一点、遇事忍一点、语言甜一点、待客亲一点、微笑多一点、服务活一点”的服务行为准则。同时,我们还结合“学标贯标”和深化“树标塑形”等活动,强化职工的业务技能,提高服务本领,为旅客提供舒适的出行环境。
对加强异地车间管理的对策与思考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