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堵车的武汉
国庆假期回到了武汉,有一段时间没回去了,发现武汉交通的问题:
堵车堵得很严重
例如我住的竹叶山附近,每天早晚堵得一滩糊涂,每天只得步行很远去坐车;又如一天中午从香港路穿过江隧道到武昌,结果过隧道就过了一个多小时,设计60公里/小时的时速,但只能走一步停一步,过江的车排成长龙。到现在长江一桥过江还得单双号。
但几年前从没感觉武汉有堵车问题,相比北京,武汉公交车不仅没那么挤,而且开得呼呼的--以至于武汉的公交司机“车技高”是全国出名的。
询问了一下亲友,原来武汉现在很多地方在修路,地铁/轻轨/过江第二隧道/长江XX桥(好几座桥同时在修)/二环高架路/汉口火车站翻修/新武汉火车站建设等等,一派繁忙景象。
如此看来武汉现在的经济形势还不错。
作为武汉人,一直非常关注武汉的发展。武汉本有很多优势,但改革开发后还是大大落后了,连邓公南巡仅在武昌火车站下车讲了几句话,都没到市区转转就去深圳了。其他的不说,武汉有全国第三多的高校,仅次于北京、上海,有很大的人才优势。可惜的是,武汉没有抓住这一优势,留不住人才--大部分优秀人才南下广深,北上北京,东飞沪杭。
但我相信,以武汉的区位优势和基础,一定会有所发展。
看几张武汉解放公园的庆祝60周年花卉展图片吧(武汉在几年前全部取消了公园门票,还在长江两岸建起了长达几公里的江滩公园):
长江二桥造型:
美丽的鲜花:
如织的人流:
二、不变的乡村
老家在离武汉市区50公里的乡村,此次回去看了看。相比城市,乡村的变化实在是很慢。相比30年前,虽然生活用品上有了电视等家用电器,通了电话和自来水,但乡村的耕作方式/生活方式实在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不过留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青壮年基本都在外打工了。以前的小河和池塘现在长满了杂草,水也不再清澈,塑料等垃圾自生自灭。在我看来,农村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公共物品/公共设施的缺失,如道路维修(好在三年前有个“村村通”工程,把路修了一下)、水利设施、垃圾的收集与处理等等。这些是政府应该做的,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城市的路修了在挖/挖了再修,进村的路才刚刚修成窄窄的不能同时走两辆汽车的一条小路。
光鲜的/张牙舞爪的/傲慢的城市和破败的/寂静的/沉默的乡村,这就是现时的中国。
三、最好的时代
很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更庆幸生活在中国迅猛崛起的年代。
最近看完了全套的《明朝那些事儿》,发现二百多年的明朝天下太平、欣欣向荣的的年月实在很少,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虽然采取了一些休养生息的政策,但紧接着开始了滥杀开国功臣,人心惶惶的时代。慧文帝继位后,开始削藩,结果引起长达四年的战争。朱棣上台后,迁都北京/下西洋/征蒙古,虽然明朝国力大增,但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太大实惠。朱棣之后所谓的盛世--“仁宣之治”只有短短十一年。仁宣之后,明朝开始了各种折腾,土木之变、倭患、宦官专权、党争、北方后金崛起、农民起义,直至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上吊。虽然期间有一些和平岁月,但很少有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政治开明的时代。明末魏忠贤乌烟瘴气地折腾了六七年,崇祯上台后一边平民变一边抵抗清兵,哭撑了十来年,吴三桂请清兵入关,清兵统一全国又好几年,到吴三桂三番之乱又打了八九年,差不多五六十年的战乱和改朝换代至此才告一段落,迎来了所谓的“康乾盛世”。
所以,从大历史的角度,要生活在一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政治开明/天下太平的时代确实不容易,而近三十年恰好是这样的时代,虽然还有很多不满和不平,但能出生在这样的年代,没有祖辈的战乱,没有父辈的政治运动,我已感到万分幸运。惟愿这样的时代能持续长一点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