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预言,中国的出口反弹在即。笔者预计,中国出口在今年年底前恢复到+15-20%的增长。
出口业,是中国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受伤最深的领域。它所受的冲击,不仅是信心的危机,更是购买力的崩塌。出口订单,又是中国政府自身救市措施所鞭长莫及的。出口增长,在今年多数月份徘徊在-20%左右,始终是一个失望,也令中国的经济复苏,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冷热不匀。出口业乃是中国低端就业的主要引擎,出口订单无改善,农民工就业问题便无法得到根本性改善,社会稳定存在隐忧。
不过,好像光线开始从隧道的另一段出现。刚刚公布的9月份PMI数据中,出口订单指数跳升1﹒2个百分点,就业指数更升1﹒8个百分点,数据回升之强劲,为近两年所罕见。PMI指数,往往较实际月度经济指数提早2-3个月出现拐点。PMI出口指数,是第一个数据指向出口业的复苏。在实际经济运作中,许多出口城市已经爆出农民工短缺,东莞、温州等地的工厂均出现招工困难。笔者看来目前的招工难,与2006年-2007年不同。今年工厂大量裁员,工人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纷纷回乡,如今厂家突然招工,无人响应十分正常。在经济学中,劳工的短期供应曲线受多方因素影响,并不一定能够作出实时反应。但是,出口商突然大量招工,的确反映出口业有回暖的迹象。
圣诞档期的出口,往往在11月付运,订单多数在付运前三个月发出。今年7月,甚至8月间上旬订单数量仍十分惨淡,可是8月中开始订单明显增多,9月份急件订单纷纷流入。美国、欧洲和新兴市场同时升温,急件以美国居多。据笔者了解,雷曼倒闭后的信贷危机,令所有企业都信奉现金为主,轻易不敢落单,欧美零售商的库存纷纷降至历史低点。7月份消费信心突然上升,美国ISM、德国IFO强力反弹,令零售商措手不及。商家不愿错过今年第一个好销情,更不愿因缺少库存而丧失市场份额,于是订单纷至沓来。
这是否意味着全球消费的否极泰来,中国出口的「V型」反弹?未必如此。此轮订单急升,库存回补的味道浓烈,能否持久,必须看实质性需求的增加。消费行为,已经逐渐从雷曼倒闭后的极端情绪中摆脱出来。经济环境和市场情绪的改善,会引导消费行为正常化。但是必须看到,信贷环境依然恶劣,消费者信贷更在恶化中,就业机会在减少而不是在增长。更重要的是,美国消费者的减债疗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银行对信用卡发行变得愈来愈审慎。
全球经济会在今年第三季度全面复苏。但是GDP的复苏,未必与就业的复苏和信贷的复苏同步展开。消费者的钱袋和信心未必因GDP好转而膨胀。笔者相信,弱消费周期的大格局并没有改变,只是恐慌下的极端行为在消失。
由于去年超低的基数,中国的出口以同比增长计算会出现一个「V型」的上扬。不过从绝对数字来看,出口复苏应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过出口的拐点,很快会出现。
本文原载于经济通,为个人观点,并非任何劝诱或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