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英特尔CTO贾斯汀:中国员工应有颠覆性创新


     “10个听众当中,有9个人认为我疯了”,1984年时,贾斯汀提到超级计算机中复杂的向量处理器将最终被大量微处理器所取代时,人们对这一设想震惊不已。

 

     与英特尔CTO的职位相比,贾斯汀更像一个和蔼的学者,尽管在职业生涯中有很多个高峰,但贾斯汀依然认为1996年ASCI Red(美国能源部的一个项目)在Linpack测试中成为浮点运算速度最高的超级计算机,是他最值得骄傲的成就之一。

 

     务实与理想并重,贾斯汀的风格其实代表的是英特尔的风格,也是英特尔的企业文化。

 

 

     3D互联网两年后成型

 

 

     时代周报:英特尔在光纤技术方面正在进行研发。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在光纤通信领域作出贡献的高琨。过去,诺贝尔物理奖更注重基础物理研究,今年却给了应用物理。你对此有何评价,是否会带来光纤技术的更快发展?

 

     贾斯汀:我非常高兴地看到,在光通信的基础物理层面做的研究开发工作得到了诺贝尔奖的认可。但现在光电学,特别是光通信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把这样一种技术推进到量产化的阶段,并且融入到每日的应用当中,而不是仅限于远程通信。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要让光通信应用到所有类型的信息终端当中,例如电话、电视和其他的各种终端设备都能够用上光通信和光连接这样的技术。

 

     时代周报:英特尔正在进行3D互联网的研发。在3D互联网中,英特尔能发挥哪些技术,如何更好地推动3D互联网的发展?

 

     贾斯汀:随着我们转向三维互联网世界,行业间的协作将会越来越强大。数据来源各不相同,从视频摄像头到个人仪表系统,再到社会网络—但所有管理流程的方式都归为一点:计算,而且是大规模计算。英特尔在3D互联网中,可以发挥多重作用,如在最底层技术方面,三维互联网比二维互联网在计算能力方面提升了10-100倍。另外,英特尔可以与整个行业合作,推动3D平台标准的发展。构建一个开放平台,推动3D技术的完善。

 

     时代周报:在你看来,3D互联网何时能成为现实?

 

     贾斯汀:在我们的预计中,2012-2013年,3D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成型,2015年,3D互联网会普及。当然,3D互联网的成熟还有赖于3D电视的发展。

 

     时代周报:上网本等便携终端正在成为未来的方向,在这个领域,英特尔的凌动芯片与ARM架构的芯片相比,在功耗方面还比较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因为X86的架构吗?

 

     贾斯汀:我们在实验室研究过这个问题,实验证明:X86架构至少能实现与ARM架构一样低的功耗。目前我们正在做凌动的下一代产品Moorestown处理器平台。它的工作功耗是凌动的1/10,待机功耗相当于凌动的1/50。

 

    

    期待中国员工更多创新

 

 

     时代周报:今年英特尔面临很多的专利诉讼,英特尔未来如何发展新的架构、新的专利?

 

     贾斯汀:其实法律方面的问题不适合由我来回答,但是英特尔公司未来的成功并不依赖于我们现有的专利组合。对于英特尔公司来说,无论是渐进性的创新还是颠覆性的创新都是英特尔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以持续不断的创新代替专利垄断。

 

     比如英特尔研发在中国已有10年之久,最初是为国内研究员做发展训练,然后承担英特尔全球研究院所开发的部分项目,现在则是要做创始性颠覆性的开发工作。

 

     时代周报:每一个CTO都有不同的风格。如谷歌副总裁很愿意跟人讲述星际互联网,喜欢看人脸上出现的震惊的表情。作为英特尔的CTO,引领英特尔的技术发展方向,你是喜欢更超脱、更遥远的未来,还是更喜欢基于现实的设想?

 

     贾斯汀:其实每一个CTO他们要做的工作是不一样的,我在英特尔公司既注重对未来远景的设想,也非常注重日常实际工作,推进技术发展正是对未来这些远景的实践。例如三维电视、三维互联网、无线供电、物理渲染这些,正是这些将来有可能实现的事物在激励着人们工作。这方面也和我在英特尔的日常研究工作以及管理工作是同样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