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楼市真的需要“冷一冷”了!


 

  对于楼市,对于房子,由于它是家庭的居所,是私人财富的象征,是投资获利的工具,大家关注它的程度越来越高。可是,从去年成交低靡到如今量升价涨,从去年的降价促销到如今的奇货可珍,中国楼市似乎跟大家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人们的情绪也随之发生变化。房价涨,计划买房的人焦虑,因为按照时下这么个涨法,个人乃至家庭攒钱的速度怎么也赶不上涨价的速度,如果下定决心买得多出多少血、多做多少年负翁啊?房价跌,开发商、地方政府以及已经投资买房的人焦虑,因为房子卖不出去开发商就要亏本、土地拍不出去地方政府何以创造业绩、投资者谁也不愿意看到大部分的积蓄都在此中缩水。

  一场来自美国的次贷危机及其后来演变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开发商及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来讲真得变“危”为“机”了。上半年,随着各级政府刺激房地产市场政策的陆续出台,楼市去库存化速度加快,有些城市房价迅速回升至2007年底水平,开发商及地方政府日子又开始好起来了。下半年,关于房价加速上涨、房屋成交量少但价格大涨、地王频现的报道不断,加上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造成的流动性泛滥以及通货膨胀预期的增强,投资楼市成了一些资金的首要选择。由于前几年的库存消化的差不多了,新拿的地离房子销售还存在一个时间差,于是“托关系买房、房价涨得快、可买房源少”这楼市“老三样”情形又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关于房子问题的讨论又空间高涨起来。

  从笔者所看、所听、所思、所想来看,中国楼市真的需要“冷一冷”了!为什么啊?理由有四个:一是房价越涨越高。不说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高达十多万元一平方米的天价高档楼盘,也不说杭州、温州动辄二三万元一平方米的普通楼盘。就拿笔者所居住的城市来讲,五、六月份均价才5000多元的多层房子,前几天开盘最低价高达7000多元一平方米,最离谱的1套居然超过1万元一平方米。在人们收入没有快速上涨的今天,房价大涨是否正常?我想答案不言而喻。二是面积越来越大。多层主力户型140平方米以上,而各大房地产公司主推的更多的是200多平方米以上的叠屋、排屋、别墅,一套房带装修至少300万元以上,人均年收入只有三四万元的人们又如何消费得起?三是投资越来越多。想自住的人买不起房,买房特别是买叠屋、排屋、别墅的人士,改善型自住的有一部分,但大多数是用来投资的,真正用来自住的很少。四是刚需越住越远。投资需求的越多越多,直接挤压了刚性需求,导致一些城市下半年首次置业需求和婚房需求的比例均直线下降。与此同时,在投资需求和房价高涨的双重挤压下,普通百姓买房的除了在数量上明显减少外,所购房子离市中心越来越远,在居住的质量上明显降低。

  房价越涨越高、面积越来越大、投资越来越多、刚需越住越远,这样的发展趋向距离中国老百姓购房的主流需求似乎越来越远了。透过一波又一波狂热的楼市,人们不禁深思:楼市的火热,还能燃烧多久?是时候了,中国楼市是到了需要“冷一冷”的时候了,理性、稳定、持续发展才是中国楼市健康长久发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