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外资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良多。它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与金融资本、技术、管理技巧、进入国外市场的途径以及对中国劳动力的培训。它还加剧了竞争,促使国有企业及其他国内企业提高效率。
然而,外国投资并不是促使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根本动力。我曾指出有三个因素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高素质且充足的人力资本、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市场制度(虽然中国的市场制度有不少缺点)以及技术后发优势(即与主要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距使中国有条件引进了最先进的工艺技术)。没有这些基础因素,中国不可能吸引如此大规模的外国投资。
如今,对于不少其他国家来说,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投资者。让我们考察这个事实并试着解释其发生的原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表17-20,中国境外净投资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别达到了176.34亿和265.06亿美元。要知道中国在2007年末的累计境外净投资才到1179.1亿美元。也就是说,2007年一年的净增值占到了累计净值的22.5%。与此对应,2006年和2007年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总额分别达到了630.21亿和747.68亿美元。
很明显,外国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年增长率只有18.6%,远远小于中国境外投资50.3%的增长率。到2007年为止,中国向境外投资额是外国对中国直接投资额的35.5%。从上述趋势看,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比率还会不断上升。
中国向境外投资的快速增长可归结为两个原因。其一,国家越来越富裕,有能力为境外投资提供资金。同时,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截至2009年4月已超过2万亿美元,其中重要部分投资于低回报率的美国国债,美元贬值的趋势更增加了这部分资产的风险。因此,中国政府在压力之下不得不寻找其他投资机会,包括境外投资。其二,中国人把握境外投资机会的能力增强了。他们受过更好的教育,更能洞悉全球投资机会,通过不断积累经验与提升运用及管理境外人力和非人力资源的能力,他们在从事境外投资时更加游刃有余。这里讲的中国人包括中国政府官员和企业家。政府官员进行境外投资的动机不仅仅是纯粹的经济回报。中国政府必须保护本国的战略利益,包括控制重要的境外资源,帮助欠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等。中国向境外投资者,还得到海外华侨的帮助和合作。
简言之,如今的政府和私人部门,都能更好地利用外国投资机会。综合起来,境外投资不仅加快了中国经济发展,还增强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中国的经济影响力不仅来自大量的国内生产和出口,还来自向境外的资本和技术转移。
中国的境外投资有何趋势?就投资区域而言,2007年中国在亚洲的投资最多,总额达165.93亿美元。但其中的137.32亿美元流入中国香港地区,而这里面的大部分又被重新投资于其他地方。2006至2007年间,中国投资于新加坡、韩国和越南的额度均有大幅增加,分别是:新加坡从1.322亿增至3.977亿美元、韩国从0.273亿增至0.567亿美元,越南从0.435亿增至1.109亿美元。
2007年中国在欧洲范围内的投资略高于在北美的额度(分别为15.4亿和11.26亿美元),但其增幅却远小于后者(前一期在两地的投资额分别为5.98亿和2.58亿美元)。到2008年底,约有1200家中国公司在美国开业,雇用了7300名当地居民。从部门来看,2007年90%以上的境外投资投向了采矿业、制造业、运输、贸易和商业服务。这表明,中国投资者在所有这些主要投资领域都有专业经验。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详述过中国在开发清洁能源和控制空气污染方面取得的成就。这里谈的是中国卓越经济发展的另一个方面,这些经济发展成就会促进中国的和平崛起。然而,这个过程并非都会一帆风顺,因为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人反对经济全球化,不少国家施行保护主义, 一些发达国家的人们还特别对中国的崛起深感忧虑。但是我相信中国对外投资的继续发展和中国的崛起是必然趋势。(翻译助理:魏立佳、杨广亮、易金超)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