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GDP强势反弹大功臣?


  什么是GDP强势反弹大功臣?

图表解读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

类别

增减幅

同比

解读

GDP

8.9%

增速明显高于二季度的7.9%和一季度的6.1%各项经济指标的改善显示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走入迅速回暖的通道。

CPI

(消费者价格指数)

-0.8%

9月份的CPI和PPI同比仍然呈现负增长,但环比上月降幅继续收窄,伴随着宽松货币政策持续释放出巨量流动性,以及国外大宗商品走高,通胀显然已经离中国不远。

PPI

(生产者价格指数)

-7.0%

投资

+33.4%

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显示固定资产投资仍在继续充当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私人投资能否接替政府支出应成关注焦点。

消费

+15.5 %

增速快于8月份的15.4%,显示消费有所起色,但消费对经济的正拉动还未能完全抵消出口的负面影响,显示政府想要促进内需,仍需要祭出更多的刺激消费政策。

出口

-15.2%

虽然前三季度出口同比跌幅达20.9%,但9月出口跌幅迅速收窄至-15.2%,显示下半年出口出现了迅速回暖的态势,随着美国经济不断发出向好讯号,出口增速可望在四季度转正。

工业增加值

+12.4%

工业增速迅速回升,得益于高速增长的固定投资,也显示制造业持续回暖,实体经济进一步好转。

M2

+29.31%

从货币供应来看,市场上的流动性仍然十分充裕,银行今年已经释放了高达 8.67万亿的新增贷款,充裕的流动性引发高通胀的担忧。

财政收入

+33%

全国财政收入逐月回升,前三季度财政收入破5万亿,显示财政压力随着经济回暖持续减轻。

    统计局今天公布数据显示,三季度GDP增长8.9%,增速快于二季度的7.9%,统观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可以发现,投资仍然在充当刺激经济的主力军,消费稍有起色,出口则从低谷反弹,因此,出口变相成为经济强劲复苏的一大动力。

  前三季度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速加快。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25050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7.8个百分点。

  国内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县及县以下增长快于城市。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676亿元,同比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0%,比上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5.0%,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7.4%。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除通讯器材类外,其他20类商品零售额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家具类增长32.3%,汽车类增长24.5%。

  对外贸易继续下降,降幅明显收窄。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55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一季度下降24.9%,二季度下降22.1%,三季度下降16.5%,降幅明显收窄。前三季度,出口8466亿美元,下降21.3%;进口7112亿美元,下降20.4%;顺差1355亿美元,同比减少455亿美元。     

  从数据可以看到,投资仍然热度不减,但整个三季度出口对经济还是负作用,而消费对经济的正拉动还没有完全抵消出口的负面影响。因此,投资仍为拉动经济复苏的主力军,而出口的小幅止跌,也使得出口对GDP的负作用减少,这点来看,出口不啻是三季度GDP继续强劲反弹的大功臣。

  值得注意有三点:

  一、投资的强劲态势预计会延续到明年一季度,消费则需要祭出更多的政策来拉动,至于出口,则期待到明年三季度后能恢复正常。

  当前国民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经济回升的基础尚需继续巩固,外需不足依然严峻,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相当艰巨。下阶段要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和充实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同时提高宏观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信贷收紧”风声起 。统计局发言人首次做出“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的评价,这意味着银行信贷未来可能收紧。

  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金融机构贷款继续增加。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58.5万亿元,同比增长29.3%,比上年末加快1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20.2万亿元,增长29.5%,加快20.5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36788亿元,增长16.0%,加快3.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9.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8.7万亿元,同比多增5.2万亿元;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58.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1.7万亿元,同比多增5.2万亿元。  

  三、  保增长 、调结构 、管通胀预期成为宏观调控重点。

  统计局22日发布数据的显示,9月份CPI同比下降0.8%,CPI跌幅逐月收窄,显示无论是从结构性抑或输入性因素,通货膨胀显然离中国已经不远。国务院会议强调,在今年后几个月中,管理好通胀预期将会是政策的侧重点之一。为防止流动性泛滥和通胀,央行收缩货币供给应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