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钓鱼执法事件损害的是政府公信力


  上海打击黑车广受质疑,缘于执法存在钓鱼现象,这是违背立法初衷的,更是对法律的践踏。

  上海钓鱼执法事件最初见诸于媒体是“上海浦东“10·14”孙中界涉嫌非法营运交通行政执法一事”,因车主孙中界断指证清白引起了各界关注和争议。虽然上海政府相关部门极力否定执法存在“倒钩”问题,但是没有多少人相信,公众更相信执法部门存在“有目的地栽赃式的钓鱼执法”,难道旧上海“拆白党”又回来了?过去上海的黑帮用的就是“仙人跳”手段诈骗财物,现在钓鱼式执法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说:上海闵行区交通行政执法大队在2007、2008年中,“查处非法营运车辆5000多辆”、“罚没款达到5000多万元”、“超额完成市总队和区建管局下达的预定指标任务”。交通执法部门查处非法营运的成果惊人,如果这一成果是建立在钓鱼执法基础上的,那这样的一种成果就是肮脏的,就是对群众的经济掠夺。执法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就是少数部门捞好处,为什么罚款要下指标任务?执法追求的不应该是没有违法现象么?


  为什么公众不相信政府的解释?政府的公信力因何而丧失,太多事件令公众失望,执法者不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公正,更多的是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许多执法部门下达违法罚没款的任务并采取经济刺激的办法实际上鼓励了这种钓鱼式执法行为,当公权力被执法者当成捞取经济利益的工具政府公信力自然会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