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朝四大野战军司令——彭林刘粟列传之刘伯承


按:小子谨仿《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为此文,以颂四大野战军司令之功耳,绝无厚此薄彼之意。望诸位彭派,林派,刘派,粟派不要拍我板砖。文中谥号都出自《逸周书·谥法解第五十四》,刘伯承的谥号叫什么呢,我说不好,望指教。另外,小子彷徨于未名水木之间,目前在我朝诸皇帝的庙号,谥号,年号上大家还没统一的说法,姑且按西周时期的王N年的方法记了。另外,谥号绝对是好东东,他是评价前人性格功过,警戒后人用的,只不过在隋唐以后才沦落为单颂不贬的了。本文只为调侃。

 

四大司令者,乃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粟裕也。民国三十八年,太祖命彭德怀用兵西北,以统第一野战军。刘伯承用兵中原,以统二野,粟裕用兵华东,以统三野,林彪用兵东北,以统四野。

 

***刘伯承者,蜀中开县人。少时好读书,不治产业,尤爱兵法。及少长,中武举。民国三年,从大义于前朝高祖孙氏之党。后入行伍,累功至校尉。

刘公战于酆都,阵中为流矢所创,渺右目。军中有德医,欲麻醉而取之,刘公喝到:“父精母血,何必麻醉。”径使其医之,两侧之人无不惊骇。贼人畏其名,相告曰:“当避独目之人”。刘公尝在腰间悬一铜铃,敌兵闻铃声至,则争避之,于是名声著于蜀中。

民国十六年,举大义于南昌,战不利。乃西往俄夷,修行兵法。民国十九年,乃返。

后从龙北狩,多智谋,擢为行军司马,加武功大夫。刘公尝数往来驰骋于乌江,逆人莫能敌,又过金沙江,入烟瘴之地,与土酋小叶丹盟,遂闻名军中。太祖至关中,乃用民国号令,以军为三部,拜刘公为左将军,以统锋锐。百团大战中,刘公所部克获极重。

开国诸役中,以刘公为征南大将军,以世祖辅之。民国三十六(1947)年,刘公乃用帝命,尽弃辎重,轻赴大别山,往来冲突,不致丧败。敌兵以数倍往击,莫能克。敌上将军白氏崇禧惊曰:“彼营中有刘使君者,真军神也!”

民国三十七(1948)年,太祖命刘公与征东将军粟裕会猎徐州,刘公克己谨慎,戮力杀敌,二将军共斩首五十五万,民国蒋帝大恸。是为淮海之役。从此中原平定。

民国三十八(49)年,大将军朱公德表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三军当渡江除逆,扫荡宇内。”帝乃以刘公为大都督,节制上将军陈毅,世祖,粟裕,谭震林,统兵百万渡江,敌军败绩。刘公独统兵入蜀中,敌军闻刘公之名而降者不可尽数,公挥军西向,直至吐蕃。

及天下几安,刘公自弃兵权,乃尽以所部付贺公龙。身往扬州建康,开学堂,教我军诸将以兵法。因教官多故民国之将,军中多不解:“甚矣!汝之不慧。使彼败军之将,来教吾辈胜利之将乎?”及学毕,则心悦成服,曰:“刘公之才,天下之将军皆愿从其游,而死无憾矣。”

太祖七(55)年,太祖以刘公望高功多,封为元帅公。

初,太祖多轻海龟,而刘公海龟而谦,帝独以心许之。然刘公刚直不曲迎,渐为帝所不喜,尤其百团大战中,刘公数言彭公指挥失略,彭公怒:“你是海龟,我是丘八,你去讲战术吧,我不听!”,遂不和,以至见面互不问候。太祖十年(58),彭公挟嫌发刘公之过,曰:“教条主义。”行止激烈,军中多不平。及刘公于病中上表自责,帝问众将:“觉其有过者右袒,无过者左袒。”诸将无不左袒。然帝再思而终罢黜之。

刘公喜山野,无意朝堂,后终不能上擢,乃请骸骨。刘公遂潜心兵法,多成就。太祖二十四(72)年,刘公坐化。其神志无而心脏动静如常,及至世祖时,莫知其所终。刘公爱兵如子,体谅军士,尝叱鞭挞士卒之将,最得人心。及闻刘公薨,一军皆哭。

刘公情义厚重。文革中,世祖不能保全,时刘公病笃,太祖使人往问,公曰:“必使邓公复职,以为我发丧,否则请弃我尸于野耳。”刘公有数子,并有贤德。兵法韬略,传于当世,几至洛阳纸贵,世祖九年(1986),帝亲自为其发丧,思其功,谥曰文宪公[《逸周书》曰: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博闻多能曰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