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高新”将建成世界一流园区


     记得在1996年,高新区所在市的市长会议召开前夕,我为北京市副市长胡昭广准备发言稿,用了一个题目叫“高新区高起来、新下去”,从此,高新区成为科技园区的简称。2007年,长城所为深圳高新区做“关于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发展方案”,我在给刘应力副市长做汇报时,感到高新区的科技水平越来越深,也建议深圳高新区用“深高新”这个品牌。深、高、新,三个词全是形容词,在深圳高新区创造世界一流园区的时候,能否做到深、高、新,能否让“深高新”这个品牌在世界上叫响,确实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2009年1月3日下午,深圳高新区张恒春主任和他的管理团队一起到北京,召开了深圳高新区新的发展规划专家讨论会,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梁桂主任、杨跃承处长、中科院科技政策所的王胜光、长城所的赵慕兰和我应邀参加。我的发言大致如下:

     从与深圳高新区一起制定“创建世界一流园区方案”至今,外部环境发生了三个重大的变化:

     一是,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珠三角地区因为其经济外向度高,是我国受影响较大的地区,从这次金融危机来看,深圳当年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高新区的决策是多么的重要;

     二是,珠三角地区掀起的思想解放,最近汪洋到广东任书记,他到广东后,反复强调广东应该解放思想,金融危机发生后,他明确提出不救落后生产能力,尽管他的言论引起很大的争论,但是,他促进珠三角产业结构提升的决心和力度可见一斑;

     三是,深圳高技术产业逐渐从科技创新走向了经济的主战场,因为形势的发展,高新区担负深圳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任日益增强,这就要求高新区发展高技术产业的视野更宽、力度更大,不但要坚持内生式增长的基本模式,还应该考虑启动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做大做强产业实力。

     此外,我还有三点感想:

     一是,从2006年为深圳高新区做咨询、做研究工作开始,我感到,深圳有较好的市场经济机制和决策思想,但是缺少足够成为其支撑的深入研究,尤其是下一步需要的决策依据。

     第二,此次高新区做发展规划,应该做好产业研究,特别是做好细分产业的深入研究,描述出产业的技术路线图,弄清楚产业的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真正找到促进产业发展的方法,并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

     第三,深圳的民营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进入政府的视野,现在的管理体制更像一堵墙,把民营企业阻隔在外面,这个逻辑不对。我认为,深圳高新区不但要打开这面墙,而且要引导民营企业走高技术道路,依托民营企业的动力发展高新区。现在深圳市、深圳高新区在引入大学、科研院所等科技资源方面热情很高,但吸引民营企业参与高新区建设方面做的力度较小,高新区应该研究如何把借助深圳民营经济发达这一优势把高新区做的更有特色。


 

我的相关日志:

2008-12-08 | 与拖拉机基金副总裁讨论如何培养世界顶级分析师
2008-12-03 | 机遇大于挑战---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关村带来的冲击
2008-12-01 | 中关村与硅谷对话:“硅谷网络”与长城所
2008-11-06 | 战略与策略、创业与守业之分
2008-11-05 | 参加《北京志·中关村科技园区志》首发式
2008-10-20 | 考察剑桥科技园
2008-10-16 | 剑桥一日游
2008-10-08 | 香港的庙街和兰桂坊一游
2008-10-07 | 高新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载体
2008-09-18 | 为实施区域政策呐喊
2008-07-30 | 改革仍需持续30年
2008-07-29 | 次贷危机与中国房地产价格
2008-07-25 | 从全球企业500强排名中反读出什么?
2008-07-03 | 再谈大宗商品定价权
2008-05-16 | 民营企业与赈灾
2009-01-02 | 中国大国崛起将为战略咨询提供无限商机
2008-12-31 | “中国因素”在金融危机中还起作用吗?
2008-12-29 | 中国企业在金融风暴中更要积极开发企业愿景
2008-12-27 | “慎拘”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进步
2008-12-23 | “出国创业”应该摆到台面了
2008-12-19 | 改革开放三个十年:科学、民主与市场经济
2008-12-16 | 地方政府要谨慎救市
2008-12-15 | 77级大学生用餐制度的变化
2008-12-11 | 绩效评估:电子政务发展的保障
2008-12-10 | 公务员考试火爆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倒退
2008-12-20 | 马多夫欺诈案说明华尔街疯了
2008-12-12 | “山寨文化”是一种创新文化
2008-12-05 | 与老虎基金创始人朱利安·罗伯逊会面
2008-11-29 | 在金融风暴关口下推出燃油税要慎之又慎
2008-11-21 | 与《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探讨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