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的春节喜庆气氛尚未消褪时节,一则“大别山古镇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有多处重大发现”的消息便不胫而走。
这个号称“大别山古镇”的地方就是湖北省罗田县胜利镇,该镇位于鄂东罗田县境内西北部,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薄刀峰风景区西麓,北连安徽省金寨县,西与本省麻城市毗邻,境内多山且海拔较高,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胜利镇原名屯兵铺,亦为滕家堡,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1926年,中共罗田县第一个党支部在这里诞生, 1952 年曾在此设立胜利县治。镇内著名古迹有明清老街、滕家堡革命烈士纪念牌、熊家山革命烈士墓、曹剑影烈士墓、金凤楼、铜锣关、松子关等为均县、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既是湖北省内边贸重镇,又是大别山腹地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现为湖北省民间戏曲之乡、黄冈市 50 个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2008年底,湖北罗田县文物普查队进入胜利镇进行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在该镇不到一半的地域里,普查队就惊讶地发现,“大别山古镇”的称号对于胜利镇而言的确是名符其实。
沿用至今的明嘉靖年间古堰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古堰——千家(亦音“工”)堰位于胜利镇黄泥岗村境内。相传为昔年落梅河畔千家万人共同兴建而成并因此得名。明代嘉靖年间的《罗田县志》记载:“千工堰,在县北一百一十里”。
千家堰建造在黄泥岗村境内一无名小溪上,该溪流发源于罗田名茶“香露茶”产区——香炉观山,四周群峰耸立,溪中乱石纵横,千家堰的堰坝以溪流中部一块“猪心石”为中轴,分别建抵溪边的山崖,坝身全部采用长方形大石块分层垒砌,根据考证,原建为七层,高约4米、宽2米,长40余米;堰西侧沿山腰方向建造有泄水渠一条,渠道既有依山崖开凿的、又有以石块垒砌的,全长约2000余米、宽约1米、深近1.5米。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当地政府又投资投劳,对千家堰的堰坝进行了加高,同时还对渠道的长度进行了扩延,使现在的千家堰坝体高度增至7米,水渠扩长至3000余米,供黄泥岗、涂家铺等村灌溉农田约500余亩,与此同时,还在该渠道的中下游分别建造了小型水力发电站2座。
据文物专家——罗田县博物馆馆长、罗田县文物普查队队长王翻身介绍,在水利设施遗存调查方面,千家堰是湖北继崇阳河田官堰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
保存较好的清代叶氏祠堂
在与麻城一山之隔的胜利镇叶家山村,罗田县普查队发现了一处保存完好的清代祭祀建筑——叶氏祠。
该祠堂是当地叶姓族人祭祀先祖,议论、处理族中事务的重要场所。祠堂始建于清朝末期,地处一座名为青龙观山的南坡,坐北朝南,砖、石、木结构,四合院式布局,一进三幢,面阔五间共15.6米,进深22米。由前厅、正厅、后厅及右侧厢房组成,抬梁式架构,“如意”硬山墙,似波三折,如龙翻滚,四周檐口墙面描饰彩绘,呈现着雕梁画栋、粉墙黛瓦的壮观。前、正、后三厅之间,有天井、庭院间隔,廊庑相连;祠堂大门前方置有一口水井,井水常年清澈如碧。该建筑在设计理念、选址、布局上显现出浓厚的封建宗法制思想。王翻身说,叶氏祠建筑造型优美,内涵丰富,庄重之中见灵动,对研究鄂东地区古宗祠建筑形式及文化都具有较高的文物史料价值。
设备齐全的张氏清代榨油坊
张氏老榨油房的主人是胜利镇张家岗村党支部书记张富民,这个“70后”的村支书对他家的“老榨坊”就情有独钟,虽然他家的榨油坊早就换成了现代的机械设备,但张富民仍然让那间老榨油坊保持着过去的风貌。
这个榨油坊建造于清代晚期,是张富民祖上开设的私人坊间,它是一幢独立的砖木结构平房,进身约8米、顺身约7米,房内只隔了一间小屋作帐房,其余依次摆放着木榨、石碾等旧式榨油坊的所有工具设备,让一个传统的榨油生产工艺尽现于一屋之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榨油坊虽然年代久远,但设备齐全且十分完好,胜利镇文化站站长概括说:“只要往石碾架上套一头牛,这个榨油房就能继续开始榨油生产。”前不久,闻讯而来的黄冈市博物馆一位专家在审定说,这座榨油坊的完整留存,是“研究大别山区民间的传统生产生活的实验室和展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