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还在延续


 

“平庸老者”《一代知青,荒诞政治的牺牲品》一文末尾写道:“对于有成就的一些知青,我们感到欣慰。而对于困顿的一群人,我们着实为他们担忧并寄予同情。社会及高层是否忽略和遗弃了他们?当权者和既得利益者是否已将他们忘记?他们可是荒诞政治的牺牲品啊!一个延续下来的政府,一个代表利益集团的和权力机器是否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呢?

 

今日之中国,不但产出知青的荒诞政治还在延续,而且关于知青的种种荒诞论调也在传播。比如“平庸老者”的“牺牲品论”。

 

《一代知青,荒诞政治的牺牲品》题目上看,作者好象在说一代知青成了荒诞政治的牺牲品;但从文末破题处看,牺牲品却成了知青中“困顿的一群人”。为何题目中的一代知青到文末变成了部分困顿知青?因为作者也承认一代知青中有不少人取得了成功,而这部分知青自然不能算牺牲品。那么困顿知青是牺牲品吗?在从容看来,也不是。

 

同一个母亲生出的孩子,在一个家庭中长大,出息各不相同。同一所大学毕业的学生,走上社会后,作为也有大有小。因为除客观环境因素外,人的性格、品行、素质、能力等都存在着差异。如果一代知青无一例外地困顿,那么也许不能排除“荒诞政治”的影响;如果一代知青中相当一部分取得了成就,那么恐怕就不能笼统地归罪于“荒诞政治”,而要考虑个体差异和主观因素了。

 

明知政治依然荒诞,而且有增无减,却把改善困顿的愿望寄托在“社会及高层”、“当权者和既得利益者”身上,幻想让“一个延续下来的政府,一个代表利益集团的和权力机器”来承担责任,岂不更加荒诞?

 

《一代知青,荒诞政治的牺牲品》一文评论中,甚至有人说“青年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等于变相劳改。”还有人认为知青上山下乡是“无人性的大劫持”。如此荒诞的论调,倘若出自无知后辈之口,犹可谅解;倘若出自知青之口,则是十分可悲的。

 

一个人的意志和愿望、行为和作风,如果不能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和需要,作出适时适当的调整,那么这个人生命的脚步就必然会陷入失意失败的沼泽。部分知青的困顿,可能也是因此造成的。

 

生存环境不可能一成不变,也不可能完美无缺,何况在“荒诞政治”的笼罩下。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现实多么残酷,识时务者终成俊杰。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失意失败都是暂时的。上山下乡无论是喜是悲、是得是失,都已成为历史。于其临澜慕渔,不如退而结网。于其怨天忧人,何不发奋图强?